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首席合伙人李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监管合规并重,强化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

21资管+李览青 2023-03-03 21:22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李览青 上海报道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首席合伙人李丹递交包括联合提案在内的3份提案,在关注稳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建议强化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吸引优质外企登陆我国资本市场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工作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李丹关注到,目前影响外资上市存在三大问题,具体来说,第一是发行条件及审核标准未充分兼顾外资企业及跨国企业特点;第二是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的核查要求对外资企业实施难度较大;第三是锁定期较长可能影响外资企业股东上市积极性。对于上市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首发前股份较其他一些主要资本市场更为严格的限制,可能影响外资企业A股上市的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李丹从发行条件、规则制定、上市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李丹建议应坚持A股资本市场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增强发行条件的包容性。

打造国际化、市场化的A股资本市场,需要提高市场准入条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包容性,允许更具多样化特征的外资企业进入市场。“包容性的资本市场并不意味着双套标准,而是要在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下,给出分级分类的准入条件和监管细则,与‘公平公正’的目标是一致的。”他表示。

其次,他建议增加规则的适应度和弹性,制定更包容外资企业业务特点的发行条件,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适度放宽对外资企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的核查要求,此外,也可以适度放宽上市后股份减持的限制。李丹认为,对于外资企业,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其先进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治理能力,可以考虑适度放宽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限制,实现共赢。

最后,李丹建议分阶段吸引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登陆我国资本市场。第一阶段,持续推进“互联互通”的机制,吸引英国、瑞士、德国交易所上市企业实现A股CDR发行,形成“试点效应”;第二阶段,吸引在中国有实质经营和规模的全球企业,将其在中国或者亚洲业务在A股上市;第三阶段,吸引具有标杆意义的全球科技创新企业(不限于“互联互通”机制)在A股发行CDR或者二次上市。

稳外资建议提升政策与监管透明度

在李丹和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共同递交的一份联合提案中,他们建议我国在当下要坚持改革开放、统一战线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好国内和国际双循环发展,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监管机构及地方政府积极释放出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主动推动区域性以及全球性的价值链、产业链合作,稳住外资和外贸。

李丹关注到,2022年我国稳外资政策总体上成效显著,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6.3%。

该份提案指出,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局面,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降、全球区域竞争加剧对中国的外商投资形成替代效应、供应链重整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境外资本及跨国企业对华投资的信心。

如何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稳外贸、稳外资?

对此,李丹建议首先要提升政策和监管透明度,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在法律法规方面,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等新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给市场主体清晰的指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执行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产业政策方面,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经济领域和行业,扩大对外资的准入范围;对不符合竞争中性原则的规章制度实时梳理和纠偏,谨慎使用窗口指导,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体系。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和国企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另外,李丹建议经济主管部门多关注和倾听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实际经营中的困难;建立一个便利于外资企业有效沟通的渠道,以便对纠纷/分歧进行及时申诉和解决。

第二,李丹建议要加强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政策执行层面,明确传递出政府自上而下重视吸引外资、利用外资的长期决心,并非解一时之急,提升外资长期在华投资的信心。政府在发布关键经济政策时可以成文的形式明确其适用环境和适用年限,加强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通过立法意图说明、规章制度修订说明、官方新闻发布会等加以宣传。

第三,李丹建议创造更稳定的税收环境。增强税收政策的确定性,优化跨境重组税收条款等。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增值税退税范围,使跨国企业能够利用退还的增值税作为企业的额外投资或运营资金。

第四,李丹建议加大外商在华扩大投资的扶持力度。对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研发活动、扩大再生产、使用累积利润再投资等活动加大扶持力度,包括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鼓励研发中心聘用的外籍人才申请专业认证,为外企吸引和留住外籍高管及人才提供便利和优惠政策。

最后,他建议加强国际交流和正面宣传。积极走向国际舞台,主动沟通交流,利用我们的广阔市场、成熟的供应链及劳动力资源等独特优势宣讲“为什么要投资中国”,包括邀请知名国际人士及跨国公司高管到国内访问,形成示范效应;有效发挥外资在华各商会的积极作用;加大民间非政府组织之际的交流访问;借助全球知名、可信赖的专业中介机构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对中国的正面宣传,包括宣传中国各省市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各行业发展机遇、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措施等。

强化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在关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李丹也建议对规模庞大的境外国有资产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李丹指出,境外国有资产目前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境外审计实施的有效性存在挑战,例如境内人员开展境外项目现场审计对所在国、境外法律法规、文化习惯、专业知识等了解不足,境内外审计技术和手段不一致,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境外现场审计困难等等。第二是境外审计执行情况存在不足,李丹表示,当前境内审计资源在应对境外审计时普遍存在执行力不足、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包括审计范围覆盖不全,审计频次不足,审计深度不够等。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重要境外企业中方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报国资委备案,但实际执行时常因受到审计资源短缺、行业专业不足、审计沟通障碍等原因,导致审计监督难以有效执行到位。

对于境外审计工作的困难,李丹提出五大建议。

第一是借助国内具有全球网络资源和品牌优势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实施境外审计工作。借助这些事务所的专业能力、团队规模、网络优势、熟悉国资监管要求的优势,能有效提升审计覆盖和审计质量。李丹表示,首先需要与这些事务所建立境外审计合作机制;其次要提前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行业信息、文化习惯等提供充分的相关信息,以便审计工作精准有效地开展;还可以邀请事务所专业团队参与审计工作实施,利用好事务所国际网络成员所当地审计取证资源,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同业对标比较、履行价格及合作机构的背景调查等工作;另外, 需要利用好事务所全球行业专家力量,共同明确境外资产审计重点和可实施的审计程序等。

第二是利用事务所全球网络资源,开展持续审计和审计整改监督。借助事务所国际网络成员所的当地团队定期按照既定程序开展检查监督及问题整改跟踪,出具独立评价意见。

第三是完善审计组织保障和审计费用预算保障。将境外资产审计纳入相关政府预算或国企经营预算,建立境外审计费用标准。在审计组织方面,可根据资产权属,从中央到地方成立由审计机关牵头,连同资产主管部门或企业审计部门的境外资产审计工作小组,制定审计计划。

第四,建立境外审计人才体系。组建专业审计机构库和境外审计人才库,遴选具备境外审计经验和熟悉境外政治、经济、行业、法律方面的专家。考虑利用全球网络资源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国资系统培训体系,针对海外资产进行审计监督的技术手段以及境外市场的经济、社会、法律和文化特点进行定期培训。

第五,联合事务所资源推动境外资产审计监督数字化建设。针对国企的海外投资分散、管控层级复杂的特点,通过对风险进行分层布防,利用各类大数据及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各类风险预测、监测和动态应对的闭环管理,建设一套契合度高、实用性强、风险自然呈现、科学治理的数字化全球风险治理控制系统。设立境外自动化审计研究课题,探索审计机器人自动远程审计,探索实现境外资产信息回国路径及可行性,逐步实现远程监督、离线监督、持续监督的目标。

(作者:李览青 编辑:周鹏峰)

李览青

记者

专注金融科技领域报道,关注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风控、债券、房企融资等。欢迎探讨交流!联系邮箱:lilanqing@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