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接受了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专访,他认为,目前带病体保险市场逐步推进的同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并针对带病体投保提出四点建议:1、进一步填补医保与传统商保的保障空白;2、研发针对带病体的专属普惠保险产品;3、加深医保-商保-医院-医药多方协作;4、实现数据共享,促进医保与商保的保障衔接。
普惠保险发展中仍然存在数据不足、保障水平有限等问题
2022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发展专属普惠健康保险,探索扩大对既往症人群的医疗保障,从监管角度揭示了扩大既往症患者医疗保障的政策导向。
目前,由地方医保局与商保公司以政商合作模式开发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已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年保费收入超过200亿元,参保人数创新高,越来越多的惠民保产品纳入了既往症患者。
然而,朱同玉指出,在发展带病体投保中仍然存在痛点和堵点,一是数据不足导致研发困难;二是产品设计存在挑战;三是在普惠险发展过程中,医保与商保之间的角色定位尚需厘清。商保公司独立开发带病体保险,面临能力和动力的瓶颈。呼吁广大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地方医保、商保公司和第三方公司联手合作,在推动产品设计、提供特药保障等多个维度对产品开发运营提供帮助,多方主体的参与协作有助于推动带病体保险的创新研发。
推动数据开放 延长保险产品生命周期
如何推动带病体保险的创新研发?朱同玉认为,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疾病发生率到出险概率,保险产品的定价和设计需要大量的数据佐证。
朱同玉表示,目前大部分医疗相关的数据都掌握在医保领域,而我们商业保险公司无法掌握到个人的健康数据,这可能导致设计的保险产品不够科学,成本无法覆盖而导致产品无法存续。事实上,经过二三十年来的信息化、数字化的积累,我国对人群的各种疾病的患病状况、用药状况、愈后情况、生存率情况,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深层次分析的基础。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就可以设计一些新型的保险类型,同时这些产品能够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被保民众也能受益,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在具体的共享数据类型上,朱同玉建议,可以将一些不涉及个人隐私数据进行共享,包括疾病的治疗费用、手术费用、愈后每年的复发率等等。他进一步表示,多部门的协作,推进数据开放是做创新型医疗保险的基础。但具体开放的原则、开放的细则还需要探讨。
探索融合“治已病”与“治未病”
谈及医保和商保之间如何相互赋能,朱同玉认为,医保通过数据共享除了让商保创新产品设计之外,还可以帮助商保在健康服务上做更多的创新。例如,肾病患者患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中肾病的发生率以及这部分肾病患者最终演变成尿毒症的发生率,通过这类数据,商保除了可以用来设定费率以外还能够用于升级健康管理模式,将患者纳入更加科学的健康管理,最终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乃至后期的尿毒症发病率也会明显下降。
朱同玉在提案中提到,通过纳入更多健康服务(体检与疾病早筛、诊疗与用药服务、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带病体保险可进一步提高国民健康意识,打造更全面的健康生态,实现人群广覆盖、健康广保障、负担可承受的普惠健康的战略目标。
(作者:孙诗卉 编辑:李致鸿)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