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议推动财富管理立法及监管体系构建 整治“无照驾驶”等问题

21金融街李愿 2023-03-09 17:20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财富随之不断增长,财富管理需求与日俱增。由此,不少打着财富管理但没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或者城市展业,同时这些机构的产品也频频暴雷,但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却哭诉无门。

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提出立法建议,以推动业务可持续规范发展。

“从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在业务上存在承接和互动关系。因此,在当前各方热议资产管理领域相关工作的背景下,确有必要将财富管理领域立法工作加快提上研究日程。”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农商行董事长谢文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李民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方向将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普惠性的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这一底线要求,加快推动财富管理领域相关立法及监管体系构建工作,避免“无照驾驶”,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稳定。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差异性

在居民财富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近年来有关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讨论随之增加,但仍有较多的人士对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内涵没有区分清楚,甚至将二者混用。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密切相关,又各有侧重。综观全球财富管理发展历程,理清二者的差异和关系,促进二者之间良性互动,能够为资产管理行业寻找未来发力方向,实现借鉴融合发展提供启示。”中邮理财研究部总经理王雄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王雄威解释称,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差异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财富管理的工作环节较资产管理更多,二是机构实施的目标导向侧重点不同,三是财富管理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较资产管理更广。

从国际来看,一些知名的资产管理巨头,往往也是市场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例如,富达投资是资产管理规模位列全球第四位的综合性投资服务公司,以其优秀的主动管理产品为基础,通过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并推动共同基金业务与经纪、投顾和养老金等业务的高效协同,最终增强并巩固了自身竞争优势;贝莱德早期专注于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业务,后顺应市场需求,并且特别注重对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识别用户风险偏好,并基于自身强大的研究实力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投资策略服务,提升了客户的体验和黏性。

“虽然中美两国在金融市场的制度、监管、机构、产品、客户等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上述案例对我国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王雄威表示,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也在经历个人养老金制度持续完善、居民财富结构转变等过程,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从单纯资产管理转型至财富管理,将资产管理板块与投顾、经纪等业务融合发展,既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主动举措,也是强化自身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王雄威进一步表示,财富管理转型把机构的经营思路从产品和渠道层面提升至平台和生态层面,提升了机构内部的资源使用效率,为自身产品打开更多销售路径和想象空间,也给资产管理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财富管理“无照驾驶”乱象待整治

财富管理行业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一些乱象也随之出现。

在众多金融细分活动中,以金融产品销售、投资咨询、投资管理为代表的财富管理业务,因所需本金小、客户从众、私密展业等原因,近些年来被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所看好,借助名字非常具有迷惑性的各类有限公司展业。

海南君顾数科研究院院长单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截至2020年底,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带有财富管理且不持有相关金融牌照(投资咨询、基金销售、私募基金管理人等)的公司有6194家。这些公司绝大部分成立于2013年及以后,其中2015年就成立了2140家。这些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大部分设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等相对发达的城市,且明显呈现越来越“山寨化”和跨地域展业的特点。

“如果将特征定位为家族办公室,那么也能发现类似的现象,且家族办公室的设立数量还在逐年递增中。截至2020年底共有607家疑似家族办公室,其中2020年设立的就有231家。如果将特征范围再放宽至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相似领域,那么这些公司的数量急剧上升到30余万家,远超我国全部登记在册的3.5万家金融机构。”单福表示。

与此同时,近年来,各种打着“XX财富”名义的产品频频暴雷,不可谓不触目惊心。这些产品被曝出“违规宣传”“风控裸奔”,老百姓在这些毫无安全保障的所谓“理财产品”中遭受巨大损失,却哭诉无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各地正就风险私募机构情况进行摸底。如,今年1月某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显示,2022年该局提前完成1178家潜在风险及僵尸私募机构摸排,进度全国居首。

单福分析,这些乱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展业相对隐蔽和展业成本低是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在跨地域经营方面。此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不够紧密,被某些人钻空子也是重要原因。“对部分老百姓而言,其金融素养有限,看到带有国徽的企业营业执照中有财富管理或类似字眼,就比较容易相信这家企业的‘经营资质’,继而上当被骗。”

加快立法及监管体系构建

从发展现状看,我国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以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这些机构分属不同的监管部门,其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展业要求和监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从国际成熟财富管理市场经验来看,通过顾问类、输出整体管理能力形成的客户资产的高度发展,是财富管理转型成功的试金石。有关数据显示,与欧美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转化率相比,我国银行客户转化为财富客户比例偏低,不足2%,财富管理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买方投顾业务刚刚起步,基金投顾试点三年来的管理规模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重不足0.5%。

“从国际成熟市场经验来看,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理财顾问等服务带动客户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是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李民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关部门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加快财富管理领域相关立法及监管体系构建,引导正规的金融机构真正立足“以客户为中心”,从目前单纯的卖方代销模式往广义投顾模式进阶。在服务好老百姓的财富管理需求,引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形成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谢文辉也表示,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系列规则落地实施,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体系趋于完备,“而财富管理领域却始终存在立法空白,由此滋生的问题和乱象,恰恰成为居民财富金融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痛点和难点。”

谢文辉具体解释,财富管理行业立法体系的研究和完善,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居民投资者合法权益,通过有效的财富管理立法,明确财富管理业务由持牌金融机构经营,强化客户利益为先的行为监管原则,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改善投资者的投资环境,减少非必要的市场波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单福进一步表示,除了资产管理产品,可能还会涉及存款、保险、股票、债券、贵金属等其他资产,因此财富管理业务牌照应当改变资产管理业务中分业监管/机构监管的情况,建议从起步之初就统一牌照和统一监管规则,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减少监管套利。

(作者:李愿 编辑:曾芳)

李愿

记者

金融版记者,重点报道监管、银行业新闻,欢迎沟通、交流,微信:liyuan2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