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3-17 05:00

在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中质和量的关系,为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必须实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质强调经济的结构、效益、自主性、竞争力等,量主要是指经济的规模、速度、总需求、总供给等。两者之间,质的提升为经济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没有质的进步就不会有量的增长,而量的增长为经济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在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最终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此外,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些都要求经济必须保持一定量的合理增长,从发展中解决问题。但是,这种量的增长必须基于高质量基础之上,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

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自觉地增强质量意识,不能继续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破除“速度崇拜”与“规模追求”,注重挖掘长期竞争优势,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宏观经济政策首先要稳中求进,立足当前和长远,高质量实现供给需求动态平衡。此前,为了追求增速往往简单施行逆周期调节,这种旨在解决总量型、速度型和周期型问题的政策,容易形成政策周期性大起大落,鼓励市场跨周期套利和盲目投资,形成产能过剩、杠杆率攀升等结构性风险。美国利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做法在制造次贷危机后,目前又遭遇金融风险,其货币政策宽松与紧缩转换后外溢成本的能力减弱,我们必须吸收其教训。比较而言,我国自2017年管好货币政策水笼头,坚持稳中求进总原则,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后安全度过了多次严重的外部挑战。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产业政策上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大力发展制造业,避免经济结构脱实向虚以及经济总量大而不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经济效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对于企业而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首先要从过去贪大求全的规模性扩张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粗放式发展阶段的宏观政策波动,容易鼓励企业套利和扩张思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转向守正创新,将资源投入到创新和质量方面,而不是低水平扩张,贪大求快,盲目发展。要实现这种转变,企业要遵守法律与规则,尊重市场规律,进行公平竞争。比如华为、比亚迪等中国优秀民企,在企业刚成长起来后就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遵守国际规则,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与创新文化,从而能够组织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高效研发,在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因此,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就是要求政府和企业都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能浮躁、急躁,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遵守规则,尊重规律,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守正创新,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