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式”养老③|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高质量”新阶段

最保险郑嘉意 2023-03-17 14:03
读懂“中国式”养老①|理解“中国式”养老内涵与外延 积极探索养老服务解决方案 读懂“中国式”养老②|养老话题热度持续 保险业可发挥独特价值 读懂“中国式”养老④|探索全链条康养发展模式 养老产业融合需要多元主体参与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2023年3月15日晚,中国平安发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平安实现归母营运利润1483.65亿元,同比增长0.3%。营运ROE达17.9%,归母净利润837.74亿元,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42元,同比增长1.7%。

谈及平安的寿险改革进展,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有三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高质量代理人团队改革。二是平安独特的新银保渠道和社区网格化渠道。三是平安率先提出保险加服务理念,尤其是在健康养老背景下。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与《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发布的《“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当前, 我国养老服务建设已进入“高质量”新阶段。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针对老龄化过程中的家庭功能弱化、少子化等问题,我国市场化力量应从搭建居家上门服务模式、改善家庭内的物理环境、推动各种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等角度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建设。

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作为养老产品的提供者、养老产业生态的上游支付方,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对中国平安的“金融+养老”一站式康养解决方案进行调研。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报告》梳理指出,2012年至今,我国已推出中央顶层养老服务相关政策19项,中央部委养老服务相关政策59项,养老服务建设进入“高质量”阶段。

具体而言,十四五期间,即2021年至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服务体系进入高质量发展期,这一阶段的政策重心在于发展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多样性养老服务。

顶层设计上,《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出,未来国家政策将会侧重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建立保健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相关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推动与老年健康相关的养生、旅游、文化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老年健康的支撑。

2021年,《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当前,养老产业生态的上游主要由投资、金融、保险拉动,中游聚焦于实体建设,下游则是支撑性产业,包括老年用品、旅游和教育等。《报告》分析指出,2021年至今,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制定已从注重家庭和个人责任转变到多元主体责任并重,从强调单一政策发展到注重综合政策体系构建,从侧重宏观改革到讲求精细发展。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航 养老第三支柱不断健全

作为退休人群消费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养老金的聚集、储备和投资管理始终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仍有养老资产总量不足,结构性失衡,第一支柱独大,第二、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亟需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增加养老金资产规模及其保障能力。

2022年4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个人养老金的缴费将全部归集到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参加人可用个人养老金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同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同日,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13日,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监管层对养老金市场的探索不止于个人养老金,此前,银保监会已经先后启动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特定养老储蓄等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12月1日,由银保监会指导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开启试点。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称,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10个省(市)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银保监会负责人在公开答记者问时表示,发展商业养老金融,创新服务和产品形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也能够提供更多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偏好的金融产品。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进一步丰富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作为养老产品的提供者、养老产业生态的上游支付方,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中国平安“金融+养老”一站式康养解决方案为例。《报告》分析指出,中国平安目前已形成“金融保障+健康管理+品质养老”的一体化模式,打造“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品质康养”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高品质的养老解决方案。

据中国平安发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平安实现归母营运利润1483.65亿元,同比增长0.3%。营运ROE达17.9%,归母净利润837.74亿元,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42元,同比增长1.7%。

陈心颖表示,市场中,中国平安率先提出保险加服务理念,尤其是在健康养老背景下,中国平安已成为可以提供财务保障、财富增值和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的金融机构。

发展“中国式”养老还需健全六大体系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欲不断促进“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还需完善“六大体系”。

例如,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有钱养老。如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但目前三大支柱的发展仍不均。应当积极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鼓励支持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推动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实施住房抵押养老保险,加快形成“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架构,并完善适应老年群体需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完善健康支撑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报告》指出,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增强全民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与氛围、加强老年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应该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同时增强医疗机构为老服务能力以及向居家社区的延伸。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实现智慧养老。自2013年以来,国家政策对智慧养老产业持续重视,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智慧养老产业迅速发展。“中国式”养老应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实现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老年生活。

完善老年友好环境体系,实现环境友好。环境是老年生活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体现于物理环境,还包括虚拟环境,如数字环境、法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未来我国应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感,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在物理环境、数字环境等方面,应致力于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

(作者:郑嘉意 编辑:李致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