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内海关推进“组合港”“一港通”改革,大湾区港口群互联互通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柳宁馨 广州报道
2023-03-22 13:38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

今年2月,“盐田—中山”大湾区组合港线路正式开通,这是今年开通的首条组合港线路,意味着中山及周边外贸企业可充分利用“两港合一”的组合模式,缩减通关时效、降低物流成本。

这仅是大湾区港口群互联互通加速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已被列入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项目,企业可在支线港口一次性办结通关手续,实现沿海枢纽港和内河支线港一体化运营,有效提升物流效率。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综合业务工作处负责人介绍,在海关支持下,改革以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港、盐田港等航线资源丰富的国际大港为枢纽港,以货源充足的珠江各内河码头为支线港,将两者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两港如一港”、“一港多区”的港口群格局。

“我们将枢纽港和支线港视为同一大港口,将港口间接驳视作港区间内部调拨,支线港得以共享枢纽港作为国际大港的资源。”该负责人表示。

以“大湾区组合港”为例,进出口货物可在内河港口办结海关通关手续,通过水运驳船调拨至深圳盐田、蛇口等枢纽港,24小时运输不停歇,实现沿海沿江海口物流无缝衔接,物流整体时长压缩至2天,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率大幅提高,能为企业节省30%的物流成本。

这些改革措施为企业带来了扎扎实实的红利。据企业反映,“一港通”、“组合港”模式通关流程精简,整体物流成本显著降低。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全程只需要“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近7000万元的报关与用箱成本。

“一港通”“组合港”模式推行后,更多的珠江内河港口货物通过南沙、蛇口和盐田等枢纽港口进出,既有利于相关港口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提高了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吞吐量,也进一步巩固了广州、深圳等港口作为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据统计,“组合港”“一港通”改革试点启动以来,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开通航线42条,共有约34.2万标箱的货物通过该模式运输,覆盖大湾区近90%的城市,大湾区港口群更加高效联动,成功助推了跨境物流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这些改革措施还解决了枢纽港口后方陆域面积较小、港区集装箱堆存区域紧缺、国际航行班轮受吃水等因素制约无法驶入珠江内河港口装卸等问题,有效便利了相关货物在港口群间的转运,促进了广东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广东省内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通过5G、物联网、“AI+AR”等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大湾区智能自动化码头建设,实现海关监管与智慧港口协同创新。2022年以来,深圳妈湾智慧港、广州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先后投入运作,港口人力投入减少70%以上,为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和广东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柳宁馨 编辑:李振)

柳宁馨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长期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外贸、区域产业及教育。邮箱:liuningxin@sfccn.com,微信:ningxin429412,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