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南沙报道
阳春三月,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内春意盎然,位于南部组团的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简称“广天院”)总装总测厂房在开工一年半后正式落成,未来将满足10米全尺寸飞行器总装总测需求。副院长张大为介绍,广天院将于下半年迁入明珠科学园,成为首批入驻明珠科学园的科研机构之一。
“在广天院落户南沙之前,南沙乃至广州在航天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都比较薄弱。当初,我们与中科院力学所合作时,就看中了力学所的一个可产业化的商业航空项目,而南沙的产业环境和区位优势正好符合该项目的需求。”在3月22日关于“南沙科学的春天”故事分享会上,南沙区科技局总工程师朱罡向二十多名来自内地和港澳的媒体代表讲述了南沙引进科研院所壮大基础科研实力背后的故事。
(“南沙科学的春天”故事分享会)
仰望深空,遨游深海。锚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创新科技创新发展全链条,在国之重器、大院大所纷纷落子汇聚南沙、不断强化原始创新供给能力的同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节点,在细分领域助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南沙今年预计投入1.5亿元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数字赋能、生态优化等方面健康发展。
集聚一流科创资源打造大湾区的“斯坦福”
日前,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了《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要求,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推动南沙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除了广天院,即将在下半年入驻南沙科学城核心区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的还有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简称“智能院”)。两家院所分别聚焦的深空、深海,正是南沙科学城发展的两大重点领域。在朱罡看来,南沙科学城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人才三大核心要素。
“智能院之所以选择南沙,除了南沙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看重南沙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雄厚的基础和丰富的岸线资源。”朱罡介绍,在海洋领域,南沙已引进聚焦海洋安全和海洋战略性资源开发的广州海洋实验室、海洋科考“国家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科研力量;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布局中,冷泉生态系统项目已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实现南沙大科学装置“0”的突破,位于龙穴岛北部的国内首座深水科考专用码头正式启用,高超声速风洞、大洋钻采船等国之重器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明珠科学园一期沙盘图)
在南沙科学城科创交流中心的大屏幕上,一整面“院士墙”正是南沙科创“硬核”实力的最强代言。仅广州海洋实验室,就已集聚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18位领军人才团队、近150位科研人员,在南沙和院士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南沙区22家科研机构已集聚博士学位高层次人才近1000人,正高及以上职称600多人,国家级重大人才100多人,高端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通过整合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南沙正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了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快速通道。
与广天院一起落地的还有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航天企业中科宇航商业航空项目。张大为介绍,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抓总、广天院参与研制的首款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已在总投资近4亿元、总规划占地面积约600亩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实现研发、生产、试验、总装及测试工作,达产后每年可生产运载火箭30发。
最近一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与大普通信和广州移动分别成立了“高性能时钟芯片联合实验室”与“元宇宙联合创新实验室项目”,进一步深入产学研用合作。港科大(广州)科技领创中心副主任、实践教授白煜在会上介绍,学校成立不到一年,由校内师生注册的公司已接近十家。
“南沙现在科学家很多,院士很多。在独特的枢纽架构模式下,港科大(广州)对于全世界一流人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白煜介绍,目前港科大(广州)已有170位长聘制教授,未来5年,一流科研人才人数预计扩大至800名。
白煜表示,在人才培养渠道上,港科大(广州)将瞄准打造大湾区的“斯坦福”,继续发挥融合学科架构优势,结合全球最新的教育趋势,为未来之城培育更多的科研领军人才和有科研素养的产业人才。
激活专精特新科创力加速成果转化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旨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基座,专精特新为轨道,从实验室到工厂,大批企业正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落地应用。
在3C行业AI质检环节,慧眼自动化(广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通用化质检设备,借助机械臂、AGV、高清摄像头和机器视觉技术,打造可完全替代人工的全自动质检流水线,填补外观质检“数据黑洞”,将质检准确率从70%提升至97%以上。
在位于东涌镇的广东泽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套新型智能化静电粉末喷涂设备在几分钟内就能应用静电粉末喷涂技术为一个汽车工件完成精准“上妆”。较传统的油漆喷漆工艺,“漆”转“粉”工艺能够大幅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提高粉末喷涂利用率至95%以上,已应用至新能源、工程机械、专用车、通讯器材、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等众多行业。
(泽亨静电粉末喷房系统)
以上两家企业深耕行业多年,均在2018年成立了相关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并在专精特新政策支持下实现蝶变。专精特新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南沙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伟源在分享会上介绍,近年来,南沙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目前,全区共762家企业获得各级1011项“专精特新”称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2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4项,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750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呈“翻倍式”增长。
广州通则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通则康威”)便是专注4G/5G固定无线接入终端产品细分赛道的“小巨人”。成立仅4年,通则康威已成为国内无线通信领域领先的5G FWA(即固定无线接入)CPE终端产品制造商。董事长侯玉清在分享企业的“成功经”时指出,通则康威近3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三位数的平均增长率,得益于公司“创新驱动+专精特新”的组合拳。研发方面,2022年底公司研发人员共184人,占比过半;研发投入保持在营收7%以上,并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项产学研用合作。
“南沙区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研发经费支出给予最高10%的补贴,另外在办公场地租金、经营贡献方面,也都有相对应的支持政策。”侯玉清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这些科技创新支持举措为扎根在南沙的企业培育了厚实的科创土壤,通则康威也是上述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受益者之一。成立之初,通则康威就在南沙区政府的支持下,成为紫光展锐5G芯片CPE产品的首家合作伙伴,回想起来,侯玉清依然觉得十分兴奋。
张伟源介绍,工信局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三级梯度培育库,按照认定标准发动成长性好的企业测评,通则康威正是入库精准培育的“高精尖”企业对象。“区工信局从‘政策支撑、重点规划、梯度培育、服务保障’四个维度全方位发力,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落户南沙,助力南沙广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培育一大批深耕专一领域、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企业。”张伟源表示,在今年南沙还将拿出1.5亿元真金白银奖励补贴专精特新企业,并计划在东涌镇推动“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建设。
除了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和各项利好政策措施外,人才配套也是通则康威选择落户南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南沙强化人才引进力度,对高层次人才落户给予丰厚的安家补贴,为区内科研院所和‘四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给予一定数量的广州市人才绿卡申请资格。”侯玉清希望,在南沙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下,5年后企业人员规模能够达到3000左右,并实现百亿营收目标。
(作者:陈梦璇 编辑:楚田)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