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外资企业的必争之地。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市场,也是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创意来源地。中国有大量的人才,这里的工程师比欧洲和美国加在一起还多。“中国制造”的产品通常质量很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当你在一个没有压力的市场上,你会变得懒惰和自满,但如果你身处像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你真的必须做到最好,因为你面临着来自最优秀的人才和企业的竞争。如果你试图回避竞争,将注定失败。”
谈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全球名誉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商业战略咨询机构,BCG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帮助外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与很多外企高管一样,这是博克纳过去三年来首次来华。他此行日程紧张,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要在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还要与重要客户当面交流以了解他们的最新诉求。目前,BCG在中国的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多名员工,覆盖了金融服务、工业品、消费品、医疗保健等主要领域。
在博克纳看来,今年,中国经济有能力实现政府制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25%以上,依然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对外资企业来说,中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市场,还是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创意来源地。
对于所谓的产业链“回流”,他认为,它发生的规模非常有限,因为企业只有贴近用户,才能及时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不仅要求本地化的生产,还有本地化的研发、本地化的营销,这就是全球化尚未走到尽头的原因。”
展望未来,他表示,外资企业对华投资仍将继续增长,因为这里的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同时,外资企业也应该看到,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它们必须为迎战本土企业做好充足准备。
中国经济的春天已经到来
《21世纪》:这是你过去三年来首次来华。能否谈谈这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博克纳: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给人们带来了非常积极的感受。人们的外出在增加,消费在增加,企业也开始投资。很多人从世界其他地方来到中国,航班都满了。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我感受到了非常积极的情绪。
《21世纪》: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俄乌冲突没有结束,通货膨胀仍在高位,再加上近期发生的美国银行业危机,更不用说中美紧张关系仍在升级……
博克纳:确实,全球经济面临很多挑战。比如,你提到的俄乌冲突对欧洲来说影响重大,仍在造成能源安全问题;还有你说的通货膨胀和银行业危机。这些事件确实让人们很担心。有些行业依然承压,比如房地产,不仅是在中国,在欧洲和北美也如此。随着利率走高,人们对于抵押贷款买房更加谨慎。但同时,很多行业在疫情结束后开始复苏。总的来说,消费已经复苏,出行开始恢复,餐饮和旅行等经济活动都在增加。
我没有忽视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债务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威胁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我认为,我们无法在一年之内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但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最终都会意识到必须为寻找解决方案和推动变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气候变化为例,我们可以推动技术发展,解决能耗,替代化石能源。
对于中美关系,通过合作化解冲突并找到解决方案非常重要。希望我们能够化解未来的紧张局势。
中国经济复苏为世界注入动力
《21世纪》:你怎么看今年中国自己制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
博克纳:今年,欧洲的增长预计会比较温和,大概是在0.5%到1%之间;美国的经济增速可能高一些,但也只会有温和增长。而中国很有可能实现政府确定的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这将会是一个强劲的反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25%-30%。因此,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对全球经济来说意义重大。
在中国,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在重获增长势头。它们正在对技术发展进行大量投资,特别是在绿色转型方面,同时,也在为供应链布局、寻找新客户和新供应商进行大量投入。得益于对技术的投资,企业正在展现出蓬勃的创新能力,不仅在努力对客户端进行数字化改造,还在用数字技术优化内部流程,这将带来崭新的商业模式。
在中国,大量初创公司不断冒出,尽管其中很多存在问题,但发展势头良好。虽然中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与几年前相比相对温和,但企业已经在为未来发展谋篇布局,这将为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1世纪》:你希望在此行中获得哪些收获?
博克纳:首先,我确实同各个领域的客户进行了很多沟通,主要涉及金融服务、工业品、消费品、医疗保健等领域。这些行业是我们未来将重点拓展的。我想了解他们有哪些计划,对未来有哪些担忧,正在遭遇哪些挑战。很多中国公司正在继续国际化发展,在世界各地开拓业务、设立分公司、创建工厂。同时,很多来自欧美等地区的企业也在中国进行投资。
我认为,大家都想把疫情抛在脑后,利用中国市场的机会实现自身发展。谈到增长,全球经济当前有三个重要的引擎,分别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它们是世界上增长最强劲的地区。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哪些行业正在涌现出更大的潜力?
博克纳:中国的经济复苏是基础非常广泛的。人们在克服初期的担忧后,会很快重启餐饮消费和外出旅行,并开始购买耐用消费品。企业会开始对设备和技术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所以,化工、汽车等行业也将开始扩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产业,中国有很多出色的公司,有非常创新的产品,这个行业将有非常光明的前景。
中国仍是外资必争之地
《21世纪》: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强调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你怎么看这方面的前景?
博克纳:首先,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就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而且这个势头会保持下去。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很多行业而言,中国市场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所以,中国是外资企业的必争之地。第二,“中国制造”的产品通常质量很高,外资企业不仅在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也与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合资设厂。第三,中国在很多行业都拥有大量人才。这就是为什么在这里投资很有吸引力。
《21世纪》:在疫情期间,有些外国政府提出要本国企业将产业链移出中国。这是否会影响外资企业在华投资?
博克纳:所有公司都必须不断地重新考虑他们的供应链布局。政治只是一个方面,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苏伊士运河等突发事件,港口罢工等等也会带来影响。因此,企业不能只有单一采购和生产来源,而且要对冲风险,尤其是汽车业,必须在北美、欧洲、东亚同时拥有良好的供应链。
我知道大家都在说“回流”(re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但它实际上发生的规模非常有限,因为企业需要贴近客户。你无法轻易地将产品从欧洲或北美出口到中国,因为中国客户的偏好会有差异。可能高级时装例外,但在汽车、机械、耐用消费品等大多数行业,各地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你只有尽量贴近客户,才能对需求变化及时作出反应。这不仅要求本地化的生产,还有本地化的研发、本地化的营销,这就是全球化尚未走到尽头的原因。
但当然,任何公司都需要结合各种因素不断对供应链布局进行反思。一些外资公司正在将更多的生产搬到中国,因为中国和亚洲市场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另一些公司由于在疫情期间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决定把工厂搬到离总部更近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是回流。
我知道很多人也在讨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的影响。我确信有些企业会因此而在美国扩大投资,以获得某些补贴或获准销售某些产品。中国和欧洲也有类似的措施。但这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外资企业的全球布局。在供应链布局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问题是,生产和销售的最佳地点是哪里?一旦发生如地震之类的事件,如何迅速调整生产能力,弥补某些地区的产能下降?
中国对跨国企业来说日益重要
《21世纪》:请介绍一下BCG在中国的发展。
博克纳:我们现在有1000多人在中国,中国对我们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我记得在1990年代中期第一次来华时,中国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当时,我们的业务主要是帮助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而现在我们的主要业务来自中国公司,不仅帮助它们在本土市场更好发展,也在助力它们拓展海外市场。很多中国企业有远大的抱负,非常有竞争力,他们进行了很多海外收购,需要对部分业务进行重组。
《21世纪》:正如你介绍的,BCG长期以来一直在帮助跨国公司开拓中国市场。对它们而言,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是在提升还是在下降?
博克纳:对跨国企业来说,在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消费者的收入会增加,消费需求会增强,这意味中国市场会继续扩大。这就是为什么外资企业需要对华布局的原因。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市场,也是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创意来源地。中国有大量的人才,这里的工程师比欧洲和美国加在一起还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你对这些外资企业有怎样的建议?
博克纳:当你在一个没有压力的市场上,你会变得懒惰和自满,但如果你身处像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你真的必须做到最好,因为你面临着来自最优秀的人才和企业的竞争。如果你试图回避竞争,将注定失败。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莹亮)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