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外资政策持续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3-29 05:00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京举行。四位部长和一位副部长整齐亮相对外释放明确信号: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会坚持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对民营和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欢迎来华投资兴业。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2023年我国外贸外资不乏积极因素。首先,我国中间品出口或不乏机会。我国外贸产品结构中,中间品的出口和进口占比都较高,因此,中间品的需求景气度对于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或相对较大。按照BEC(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标准,将我国进出口拆分为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三项。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的数据,在我国的外贸产品结构中,中间品的出口和进口占比都较高。2021年,我国出口的资本品、中间品、消费品占比分别为27.6%、46.3%和23.2%,进口的资本品、中间品、消费品占比分别为11.2%、78%和7.5%。

当前,虽然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承压,而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仍处扩张区间,导致我国中间品出口表现既有压力也有韧性。从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我国2023年1-2月出口情况来看,资本品和中间品的细项表现相对分化,成品油、肥料、钢材、通用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等表现相对较好,同时纺织纱线、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出口同比仍下跌明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表现的喜忧参半与海外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景气度相互印证。一方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PMI仍处于收缩区间,但衰退程度好于预期,其中欧元区的经济已出现边际修复趋势。另一方面,以越南、泰国、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制造业PMI依旧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运行。往后看,海外经济衰退背景下,尽管美国的制造业PMI尚未见显著改善,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对其的中间品出口。但考虑其他贸易伙伴中,包括东盟制造业的景气度和欧元区制造业的边际修复,我国中间品出口或也不乏机会。

其次,贸易伙伴更加多元,一定程度对冲发达经济体衰退的负面影响。RCEP对于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落地生效,在关税减免以及原产地累积原则等利好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金额达9792.82亿美元,实现11.55%的同比高增。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金额持续高增,即使在2022年10月-12月我国整体出口同比转负期间,我国对东盟出口仍能保持一定的同比正增长,这也成为了我国出口韧性的重要来源。往后看,RCEP的持续生效或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创造更多增量,进而为整个出口形成支撑。

基于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中阿合作论坛这一机制,中阿之间的经贸往来有望继续深化发展,助推我国外贸外资提质增量。当前中阿之间的贸易商品仍以传统结构为主,即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阿拉伯国家出口能源及其制品。往后看,中阿商品贸易或至少有两类增量,一是双方在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深化带来的相关商品出口;二是中国商品中能够对欧洲高耗能产品形成出口替代的,例如部分机电产品和有色等。展望未来,中阿贸易或能成为我国未来外贸的结构性亮点,以中阿贸易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或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助推我国外贸外资提质增量。

积极维护和拓展贸易伙伴关系,更高质量地吸引外商来华投资。一是进一步稳固与RCEP等现存协定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往来,充分利用协定创造投资和贸易增量。二是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三是推动我国加入更多高标准经贸协议等,例如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并以此为契机,更大力度、更高质量地吸引外商来华投资。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引外资政策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优化是吸引外资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切实维护外商权益、保障外商优惠待遇,是坚定外商来华投资的“定心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释放了国家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力稳外贸外资的明确信号。往后看,以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为依托,鼓励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有助于实现引资结构的优化、助推我国相关产业升级。此外,发挥外贸外资协调机制、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对增强外资来华投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