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2022业绩发布会六大关注点:信贷投放、资产质量、普惠、绿金、数字化转型、国际化经营

21金融街边万莉 2023-04-01 10:1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2023年是工商银行战略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防风险、开新局’等五项重点工作。”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

年报显示,2022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超过8400亿元;净利润突破3600亿元,增长3.1%;不良率降至1.38%;资本充足率超过19%;拨备覆盖率稳定在200%以上。

2022年,信贷投放、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如何?2023年,如何继续做到资产质量的稳健?又将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国际化经营?在工商银行业绩发布会上,行长廖林,副行长张文武、王景武、段红涛,董事会秘书官学清、高级业务总监熊燕、高级业务总监宋建华等高管对上述热点话题一一作出了回应。

信贷投放呈现四大特点:快、准、实、稳

从2022年信贷投放情况看,工商银行呈现出“快、准、实、稳”四个特点。“快”主要是信贷增长快。2022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比上年末增加了2.6万亿,同比多增4283亿元,再加上债券、租赁、债转股等资金,全年累计向实体经济提供全口径资金超过6.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准”主要是信贷投向准。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既注重巩固传统的优势信贷领域,也注重拓展新的增长点。2022年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8700亿元,增速超过40%。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基建、涉农、民营、普惠等贷款加快增长,其中绿色贷款余额近4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普惠贷款增速超过4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近70%。

“实”主要是助企纾困实。一方面持续加大新增信贷客户的拓展力度,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获得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做好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帮助遇到困难的客户渡过难关,接续发展。全年为10万多户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办理了延本延息,主动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免除、下调部分服务收费。

“稳”主要是资产质量稳。在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的同时,更加注重信用风险防控,确保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关于2023年工商银行信贷投放安排。张文武表示,总体来看,今年经济企稳回暖的步伐在加快,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很多,客户的信贷资金需求仍然比较大。综合考虑促进实体经济稳增长和自身经营实际,预计工商银行全年信贷投放将着力在总量、结构、质量上下功夫。具体看,在总量上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在结构上,持续优化信贷布局,在质量上,持续夯实资产质量。

有信心、有底气继续做到资产质量的稳健

截至报告期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3211.70亿元,增加277.41亿元,不良贷款率1.38%,下降0.04个百分点,连续8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逾期贷款率1.22%,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连续11个季度为负。全行的风险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年末关注贷款率为1.95%,较上年末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到19%以上,拨备覆盖率稳定在200%以上,资产拨备余额近8000亿元。

王景武坦言,“的确,去年工商银行资产质量的管理遇到了不少挑战,但是我们时刻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努力使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确保了工商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具体看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是把好投向,确保资产选择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第二是把好过程,加强资产风险全过程的防控;第三,把好处置,提升风险资产处置的效能。2022年,工商银行综合运用多种的处置方式,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提升处置效率,使整个资产更加洁净。全年清收处置不良贷款1700多亿元,同时根据审慎的原则,严格拨备计提管理,年末拨备覆盖率209%,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于2023年资产质量,王景武表示,尽管有不少的挑战,但也有很多有利的条件。我们有信心、有底气继续做到资产质量的稳健。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环境,为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和改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工商银行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险管控中,工商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质量管控是重点之一。去年虽然受到了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工商银行房地产业的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低,风险也是总体可控的,不会对全行资产质量产生大的影响。同时,不良贷款认定的标准也比较审慎,房地产不良情况已经得到了全面真实的反映,对风险贷款计提了充足的拨备,能够充分覆盖损失和风险。

王景武表示,后续随着经济的加快复苏,以及“金融16条”和“保交楼”等政策的有序推进,预计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也会逐步得到有效的化解。

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量,推进“双碳”战略部署

发展普惠金融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了1.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500多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户数突破了100万户,较年初增加了22万户。

对于2023年工商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举措。段红涛表示,“我们将继续统筹好全局和一域、速度和规模、当前和长远,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在支持小微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他进一步指出,第一是加大力度。聚焦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继续推动融资供给的增量、扩面、提质;加大首贷、信用贷供给,让更多市场主体得到金融服务。第二是科技赋能。大力推进数字普惠,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全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持续推动普惠业务下沉。第三是保证质量。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优化客户准入、贷后管理,进一步完善与普惠业务相适配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普惠贷款风险可控、业务可持续发展。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我们的共同期盼。近年来,工商银行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供给,统筹推进投融资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98万亿元,规模保持国内同业第一,并领先全球同业。绿色债券发行、承销、投资规模领先国内同业。

据介绍,工商银行还建立了投融资绿色分类管理、投融资绿色指南、ESG风险智能管理等机制,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保障绿色金融稳健发展。此外,工商银行作为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核心工作小组的唯一中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通过“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等平台,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廖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把绿色金融作为工商银行的品牌和比较优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坚定落实推进“双碳”战略部署,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还将在内部构建更严格的绿色考评机制,携手各界一道推进绿色低碳、安全降碳,努力发挥工商银行作为大型银行的头部效应,更好地守护绿水青山,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商银行力量。

以数字化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数字化转型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张文武表示,工商银行率先推出了“数字工商银行”,通过“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和“数字基因”五位一体、全面推进,2022年以来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具体可以概括为“硬”“稳”“强”三个特点。其中,“硬”是科技实力更硬,“稳”是信息系统更稳,“强”,是科技赋能更强。

近期,ChatGPT成为热点话题。张文武表示,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工商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在业务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各领域的应用。近期工商银行与头部科技机构合作,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出人工智能金融行业通用模型,初步探索出超大规模通用模型应用于金融行业的实践,这有助于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的精度和效率。后续工商银行将继续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

谈及2023年金融科技的工作思路,张文武介绍,工商银行将聚焦增动能,着力以数字化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数字服务生态,做强“手机银行、开放银行、工银e生活”三大平台,加强数字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创新,加快银企跨界合作,携手各界共同完善场景生态。二是深化科技研发应用。瞄准前沿技术和薄弱环节,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金融服务平台体系。三是强化安全稳健运营。持续加强技术安全、系统安全、运用安全管理,确保数字化转型安全稳定高效。

按照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愿景推进国际化经营

工商银行的国际化已走过30年。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去年境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同时,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良好,不良贷款率0.76%,比年初下降12BP。境内分行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超过8%,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超过5%。

官学清表示,“尽管我行国际化经营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合规管控要求提升等等各种挑战,但是,我行依然将按照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愿景推进国际化经营。”

他进一步指出,首先,战略上坚定不移推进。30年来,我们逐步构建起覆盖69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服务网络,已经真正成为一家全球化经营的大银行。近10年,工商银行境外机构总资产年均增速超过10%,税前利润年均增速超过8%,境外机构资产质量在全球同业中保持较优水平,这也使我们下一步的国际化经营更有底气、更有实力、更有经验。

同时,重点上把握好新机遇。随着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跨境经贸投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和居民跨境流动等,都需要有高质量的国际化金融服务供给。工商银行将充分把握新的重大机遇,按照“国际视野、全球经营”的思路,不断拓展和深化全球经营,打造新的增长点。此外,风控上确保经营风险可控。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境内境外风险联动管理,强化境外机构合规管理能力,做好风险的前瞻性研判和专业高效应对,应对好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不确定性。

(作者:边万莉 编辑:曾芳)

边万莉

记者

关注央行、银行、金融科技等领域,欢迎爆料。微信:bwl1528790429(添加请备注单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