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刘强东,连冲两个IPO

21世纪商业评论何己派 2023-04-01 08:23

专业性慢赛道,再造一个京东。

文/何己派 编辑/江昱玢

刘强东“再造一个京东”的夙愿,又多了两架马车。

3月30日晚,京东集团连发两则公告,拟分拆旗下京东产发、京东工业赴港独立上市。

分拆完成后,京东将继续间接持有京东产发、京东工业50%以上的股权,两家公司仍是京东子公司。

目前,京东系共有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京东集团、达达、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以及德邦股份。

加上去年底传闻重启IPO的京东科技,以及这次的产发、工业,50岁的刘强东,或很快集齐8家上市公司。

化整为零

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消息一出,3月31日,京东股价一度涨逾8%,当日收盘价172港元/股,总市值5394亿港元。

“分拆出来的子公司一般会得到更好的估值,有助于提升上市母公司的市值。”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21CBR》表示,业务分拆形成新的上市公司,信息更加透明,有助于投资人理解。

分拆大计,刘强东构想已久。

京东版图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底,员工规模达到55万人。公司管理难度几何级增长,许多业务动作极易迟缓、变形。

集团内部涉及组织变革的相关会议,经常讨论一个问题:

中国每几千人就有一个在京东工作,公司未来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京东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从子公司的独立看,刘强东化整为零,可以追溯到2017年。

那一年,京东物流、京东工业相继拆分,成为独立业务单位;1年后,京东产发独立运营;2019年,拆分健康业务并启动融资。

刘挑选的标的,均是潜力业务,它们专注所在赛道,业务外部化,短短几年快速走向成熟。

“组织变革可进一步提升组织敏捷性,业务板块和公司更快速有效进行决策,响应市场变化,也利于让具备条件的业务板块和公司独立融资及上市。”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专家郭涛向《21CBR》表示。

过程中,刘强东逐渐从具体业务中抽身,把权力交出去。

京东产发、京东工业招股书披露,刘强东为两家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提供战略建议,不担任行政职务,也不参与日常管理及运营。

刘指派的掌舵手,均是追随他10年左右的老京东人。

40岁的胡伟,2010年加入京东,曾在京东物流多个职位历练,物流仓储领域经验丰富,2019年开始担任京东产发CEO。

(京东产发招股书截图)

46岁的宋春正,2013年加入京东,是京东内部的“连续创业者”,主导孵化京东企业业务,2017年着手工业业务的内部孵化。

去年,二人年薪均超1500万元。

管理上放权,刘强东仍牢牢把着股权命脉,控制京东总表决权的约73.9%。

嫡系发力

京东工业和京东产发,做的To B方向,大众知名度不比京东物流等,但业务成长速度很快。

京东产发,持有京东集团旗下自建的全部仓储物流设施项目,开发的典型项目是“亚洲一号”超大型智能仓库。

 

其主要面向行业,提供现代化标准仓库、一体化智能产业园、数据中心、光伏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

服务对象包括物流服务商、制造商、电商平台和零售商等,京东物流、宝马、本来生活、永辉超市等均在客户之列。

2022年,京东产发总营收23.2亿元,同比猛增190.3%。

受期内每年录得已完工与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影响,京东产发的净利润高于收入。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0年的28.8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31.1亿元。

2022年京东产发的毛利率为70.6%。

其资产管理规模总额近万亿,按建筑面积计,现代化基础设施供应商中,排名亚洲第三,中国第二。

京东工业,做的是工业供应链生意,为企业客户提供跨场景、跨品类的工业品及技术与服务。毛利率较低,2022年为18%。

去年交易额为223亿元,按此计算,它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

平台上SKU约4250万个,链接约3万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2022年服务6900个重点企业客户和超过260万家中小企业。

 

京东工业2022年收入141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44.2%。

综合来看,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有共性,都是专业性强的慢赛道。

京东产发在物流产业链上游,需要巨额的前期投资,周期长,且相较住宅地产回报较低。

京东工业所处的工业供应链市场,复杂且高度分散,巨头难觅,存在大量非标化商品,采购透明度低。京东做到国内第一,市场份额不过4.1%。

将这两块业务分拆上市,有树立独立形象的用意,也有资金的考量。

“由于京东工业为独立上市实体,本公司可完全专注并将财务资源调配于京东集团业务的发展,而无需考虑京东工业的资金需求。”京东集团在公告中称。

2022年,京东总收入突破万亿。

对刘强东而言,他批量打造上市企业的无限宇宙,才刚刚起了个头。

(作者:何己派 编辑:江昱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