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观望还是继续研发? 新冠药企行至“十字路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艺艺 杭州报道
2023-04-04 20:0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2023年经营生产计划,决定从2023年4月4日开始暂停产线生产,期限约180天……”。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份通知显示,康希诺(688185.SH)子公司、负责新冠疫苗生产的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被传出停产的消息。

4月4日,康希诺证券部人士回应称,上述措施是“上药康希诺基于目前新冠疫苗需求和市场环境,所进行的一些优化运营决策”。

调整新冠产品生产线的不止康希诺。

腾盛博药(02137.HK)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决定结束用于治疗COVID-19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项目,并已停止生产工作以将资源重新转向核心项目”。

相比之下,复星医药(600196.SH)仍有新冠mRNA疫苗复必泰、独家商业化药品阿兹夫定等多个新冠产品在手。

先声药业(02096.HK)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新冠口服药先诺欣在3月31日临时医保到期后,将继续纳入临时性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随着疫情阶段性平复,新冠业务需求或已“遇冷”,无论是新冠疫苗还是新冠药物厂商,都需直面焦虑,对新冠业务舍或留作出抉择。

收缩新冠业务战线

康希诺的选择,或许并不令市场意外。

不久前,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的9.09亿元,同比下滑147.51%。

对于业绩亏损,康希诺就提到,“报告期内,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此外,还提到了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减值”等因素。

而此次陷入停产风波的上药康希诺,由康希诺与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产业投资基金”)于2021年2月2日共同建立。目前,康希诺在上药康希诺中持股49.80%并对其实现控制。

据“上海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官方微信介绍,上药康希诺作为康希诺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的生产基地,2022年1月实现克威莎的量产上市,可实现2亿剂新冠疫苗的年产能;2022年10月,上药康希诺又实现了吸入式新冠疫苗的生产和供应。

据康希诺财报,上药康希诺2022年实现营收1.58亿元,尽管同期净利润亏损幅度相比2021年有所收窄,但仍为亏损的8252万元。

更早些时候,康泰生物(300601.SZ)选择出清市场前景不佳的新冠灭活疫苗业务。

1月10日,公司公告称一次性计提了新冠疫苗相关库存商品、原辅料、自制半成品等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7.85亿元,以及新冠灭活疫苗III期临床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约3.03亿元,当时,康泰生物解释,“主要源于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公司证券部此前也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会专注于四联苗、乙肝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常规疫苗业务。

3月31日,康泰生物总裁苗向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新冠疫苗面临的不是过剩的问题,而是要开发出更加广谱、长效的疫苗,“现在新冠疫苗都面临着研发速度赶不上疫情变化的速度,这是最大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国内已有15款新冠疫苗附条件批准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包括科兴生物、中国生物、康希诺、康泰生物、智飞生物、丽珠集团(000513.SZ)、三叶草生物(02197.HK)、威斯克生物、万泰生物(603392.SH)、石药集团(01093.HK)、神州细胞(688520.SH)等。

3月下旬,布局国内首款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的腾盛博药也主动叫停了治疗新冠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这一项目。

此前,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于2022年7月开启在中国的商业化。截至2022年底,该产品为腾盛博药贡献了约516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改写了公司零收入的历史。

不过,在2022年业绩公告中,腾盛博药对这款产品的表态发生了大转折。

腾盛博药指出,基于新冠疫情趋势,“公司正在与美国FDA沟通,将在完成监管机构所要求各项行动后,于适当的时候撤回(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并会与中国国家药监局进一步沟通,将在所有必要监管规定完成后于2023年第三季度撤回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而且,公司认为,“未来无论在中国或美国或其他地区,预计不会再从该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中产生可观收入”。

4月4日,有疫苗研发企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各家针对新冠的产品不一样,早期产品可能已不适用于当下新冠病毒变异后的现状,做一定调整也是合理的”。

部分药企观望

相比部分药企已收缩旗下新冠业务战线,也有不少药企保持观望态度。

“我们对新冠相关产品线会保持常态化运营”,4月4日,复星医药方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前,复星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指出,新冠病毒防控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相关产品的业绩表现还有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但不会占据较大的份额。所以,下一步,新冠疫苗复必泰和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需要变成常态产品,利用常规的销售队伍进行推广。

据复星医药最新财报,2022年,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全年销售1554万剂,但销量同比2021年下滑了30%。

除了新冠疫苗,复星医药还有独家商业化代理的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2022年其销售规模也突破10亿元,全年销售674万瓶。

复星医药介绍,截至2022年年报发布日,复必泰BNT162b2(即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复必泰二价疫苗(即mRNA新冠疫苗原始株/Omicron变异株BA.4-5二价疫苗)均已于中国香港获正式注册为药品/制品、于中国澳门获批准为常规进口疫苗,实现公立和私营市场全覆盖。

此外,阿兹夫定于2023年1月被正式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从行业格局来看,随着3月底,众生药业新冠口服药来瑞特韦片(商品名:乐睿灵)获批上市,国内已有6款新冠小分子口服药面世,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其中,4款国产新冠口服药分别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先声药业的先诺欣、君实生物(688180.SH)的民得维,以及众生药业的乐睿灵。

可以看到,多家药企已通过产品降价,应对市场变化。

据了解,民得维、先诺欣的首发价格分别是795元/盒、750元/盒。而根据近日国家医保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要求,民得维降价20%,先诺欣降价15%,乐睿灵首发报价为628元,目前定价均不高于医保目录内小分子新冠药最大疗程治疗费用的1.8倍(即630元/疗程)。

近日,君实生物CEO李宁在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公司新冠口服药的未来计划:“从海外的疫情来看,一年差不多会有1-2波集中感染的时间段。作为药品生产企业,我们首先是要保证供货,后续一旦出现疫情反复,随时满足市场需求,第二是根据需求积极开发更多适应症”。

“民得维于3月底降价后,目前继续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4月4日,君实生物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外,先声药业也强调将做好新冠药的保供工作。

4月4日,先声药业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首个国产3CL靶点新冠药,先诺欣在3月31日临时医保到期后,将继续纳入临时性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眼下,我们就是积极做好先诺欣的保供工作,公司已投入专门的资源和团队,以‘区区有药、县县有药’的目标完善先诺欣的“保供网”,先声药业相关人士提到。

据了解,截至3月30日,先诺欣已完成全国31个省份的医保挂网,覆盖全国各地主要医疗机构超过2000家。

对于公司新冠药的策略,4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众生药业证券部,对方表示,“公司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所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调整了上药康希诺生产线,康希诺仍在研发新冠项目。

康希诺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针对Omicron毒株开发的双价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及双价mRNA新冠疫苗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4月4日,康希诺证券部人士也提到,(上述在研项目)“我们还在继续相关研发中”。

(作者:朱艺艺 编辑:巫燕玲)

朱艺艺

财经版记者

关注A股上市公司,深耕浙江,邮箱zhuy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