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南粤大地擂起高质量发展的金鼓

南方 plus
2023-04-11 18:05

岭南春天,处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总书记深情讲到,“广东这40年非常了不起,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春节,总书记又要求我们“扎实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

在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接连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机遇,部署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还有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广州期货交易所、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等重要项目,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广东大地擂起奋进催征的金鼓,奏响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前途。”在今年“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广东正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选择广东。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8年10月,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广东这片热土,强调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广东,要求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以此作为统领全省工作的“纲”。

横琴、前海和南沙,是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更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引擎。

短短十来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横琴、前海,为改革发展把舵定向、擘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2021年9月5日、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第一站就来到横琴。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

“总书记耐心询问我们的科研进展情况,鼓励我们在这里认真工作,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任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技术研发部总监的澳门青年倪静云,是当天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4名研发人员之一。

截至今年3月,产业园注册企业已达233家,其中澳门注册企业61家。倪静云也在产业园内创业,创办了一家中药产品研发公司。“作为澳门人,我觉得一个时代的机遇来临了。”倪静云充满信心地表示。

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如今已成为澳人澳企发展的新舞台。截至2023年2月末,合作区已有澳资企业5396户,同比增长12.9%。今年4月1日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实施的决定》正式施行,159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实施。这意味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迈出重大一步。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近6年再次来到前海。“总书记临上车之前,转身对我们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香港青年陈升备受鼓舞。

2015年,香港青年陈升带着团队成为第一批入驻前海的香港创业团队。创业不到一年,陈升的团队便获得了首轮5000万元的融资。从前海“毕业”之后,陈升从一名创业者转变成创业平台的运营者。2020年,陈升创立了“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为更多香港青年融入湾区发展提供经验和服务。目前,创业空间已累计服务58个香港创业团队,现有18个团队入驻其中。

“今年,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后,平均每个星期都有一到两队来自香港的创业团队入驻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陈升认为,这种双向交流已经成为大湾区的新常态,“今年我们希望加强与省内外的合作,让香港青年来到内地有更多的选择。”数据显示,仅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占深圳55.2%,已拥有港资企业逾万家。

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湾区之心”。近年来,南沙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汽车产业形成两千亿级集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投入使用;南沙港已经成为华南最大的集装箱单体港区;集聚“创享湾”等11个青创基地,累计入驻超400个港澳台青创团队(企业),等等。

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海内外瞩目的投资热土、创业沃土。去年底召开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数百家来自十余个国家及地区的企业,共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致辞中表示,要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把规划抓在手上、把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把百姓记在心上,携手港澳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广东坚决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抢抓机遇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改革开放迸发强劲活力: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18条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开局良好;营商环境、数字政府、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广东自贸试验区41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勇立潮头、开拓进取,广东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广东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对于广东创新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广场,一块刻有“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八个字的石头格外显眼。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园区的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装备”)视察时指出,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前途不可限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了民营企业巨大的鼓舞,坚定了我们矢志不渝创新发展的信心。”明珞装备董事长姚维兵介绍,明珞每年在创新方面的投入超过6000多万,累计形成了超1100多项知识产权。2018—2022年,明珞装备营业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1%,其中国际业务占比约70%。

2021年,明珞装备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截至目前,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集聚4万余家中小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2500家、瞪羚企业超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8家、上市企业77家,还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视察时表示,“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有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助推更多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世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五年来,格力电器牢记并贯彻落实总书记嘱托,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以核心科技助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2018年以来,格力电器的研发人员从1.1万人发展至1.6万人。凭借自主创新,格力目前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近11万项,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家电企业,拥有39项“国际领先”技术。2021年,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2%,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强调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

近年来三环集团全力开展研发创新。比如在关键设备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方面,组织了将近400位工程师投入研发,从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入手,对相关技术持续攻关。从2020年到2022年,短短两年就实现了从5微米膜厚技术到现在1微米技术的跃升。这个有着核心技术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汽车等领域,产品越做越小,容量却越做越高,这背后离不开技术的不断突破。

“我们将坚定走好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道路,加快步伐掌握更多前沿的核心技术,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三环集团副总裁马艳红说,公司还将不断引进人才,提高创新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东砥砺奋进,以科技创新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1月28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制造业当家与科技自立自强”分会场会议对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进行部署和动员。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广东正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

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为群众排忧解难”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百姓民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事。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渔民村曾是国内最早的“万元户村”。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走进村民家中了解生活情况。他说:“看到你们生活过得好,我非常高兴!希望你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走进渔民村,现代化的花园式住宅整齐干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社康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书吧等一应俱全,区、街道、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都可以在这里“一站通办”。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社区搞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市龙华区北站社区,看到社区管理井然有序、居民安居乐业,十分高兴。他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作为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现场听到总书记对社区治理的高度重视,倍感责任重大。”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介绍,近年来,北站社区不断做精做细社区治理和居民服务,努力构建智慧共融、全民共享、和美大同的幸福家园。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41个功能室,实现了服务群体从婴幼儿、青少年到中老年人的全覆盖。

北站社区党委探索打造“党建+科技+治理”龙华模式,构建了居民代表议事会、社区专家参事会、党员群众共享会的“一社三会”工作机制。2021年,以北站社区等为代表的“多元共治让基层社会治理迸发新活力”经验,被国家发改委总结为深圳47条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记着乡亲们的生活。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曾经是广东的省定贫困村。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连樟村,详细了解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村民服务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连樟村集中精力谋发展、促振兴,推动村里实现了‘一年一发展、一年一变化’。”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介绍,2022年,连樟村集体收入比2018年增长了16倍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六千多元。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言犹在耳。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截至2022年,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缩小到0.53,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三甲医院、高水平医院等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如期完成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脱贫任务,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0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46以内。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不起也慢不得。2月13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吹响了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小切口大变化”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2022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5万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57%以上,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居全国前列,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3岁,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五级全覆盖,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首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绣花功夫”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视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作为广州第一条非遗街区,近年来永庆坊老街焕发出新的活力。永庆坊探索成片连片更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复兴。2020年8月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开市以来,先后获评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上榜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逛花街、观花灯、乘花艇……兔年春节假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里热闹非凡。据数据统计,春节期间永庆坊每日接待客流约7万至8万人次,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此处感受着浓郁的广府文化。

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潮州市视察时,强调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两年多来,潮州全面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成片保护建设名人故居,整体推进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通过古城修复保护、活化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文化旅游,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如果让你选择一座心仪的古城“打卡”,潮州一定会成为那个“必选项”。金山书院的琅琅书声、川流不息的韩江,身处其中可以感受到古城传承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文脉。

在潮州市广济楼展厅,潮绣、潮瓷、潮雕等精美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习近平总书记连连称赞。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金子松向总书记现场演示了潮雕技艺。总书记勉励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

目前金子松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潮州木雕的传承和宣传上。2021年,他在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把一处楼房改造成新的潮雕传承场地和展馆,对游客开放。白天,金子松就在这里搞创作、带学徒。目前,金子松木雕研究中心有8名学徒在跟着他和同事们学习。“希望从学徒中培养出更多独当一面的工艺师。”入行整整50年的金子松已经将培养传承人视为自己的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里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汕头视察,专门来到侨批文物馆。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名誉馆长林庆熙向总书记讲述了一封封“侨批”背后的感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开展接收捐赠侨批的活动,汇编出版侨批资料相关丛书,搭建档案数据库,让更多的侨批得到更好的保护。特别是,在对侨批的活化利用上,将整理好的侨批数据提供给研究者深化研究,推动侨批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要不负总书记重托,继续保护好、利用好‘侨批’文物,把侨批的精神内涵传承下去。”汕头侨批文化“守门人”林庆熙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一幅侨批、一条老街、一座古城,正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延续了城市文脉,赋予了城市强劲的生命力,也让城市有了流传千年的十足底气。

加快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2012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东濠涌时强调:“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

东濠涌的蝶变,就是广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作为广州最古老的河涌之一,北起白云山脚下的麓湖、南至珠江的东濠涌已经成为市民的好去处。沿着河岸漫步,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繁茂绿植,曾经淤堵的面貌一去不返。

“治理后的东濠涌水质清澈、生态环保、人文突出、环境优美,还引来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红尾水鸲在东濠涌栖息,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惠及河涌周边24.6万居民。”广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濠涌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还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广州市的治水典范。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韩江时指出:“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

韩江是潮州的母亲河,韩江流域是广东省第二大流域。踏上广济桥,远眺韩江,江水清澈,不时有白鹭掠过江面,曾遭到破坏的韩江水域再现绿岸碧波。2020年,韩江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目前,韩江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再现韩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22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提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的目标任务。

2022年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式通过关于“国际红树林中心”决议草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去年公布的新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名单中,韶关、阳江、茂名上榜……南岭苍翠,珠江水碧,南粤大地的天蓝水清山绿,成了美丽中国新画卷的绚丽图景。

目前,广东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如今,南粤大地上,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史成雷 温柔 叶石界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