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施诗 广州报道
广交会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广交会,本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举办。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得广交会始终是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重要窗口。今年的广交会是如何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呢?我们来连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
反映中国经济整体上复苏趋好
《全球财经连线》: 这次广交会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反映出中国外贸和中国经济怎样的风向?
彭波:本届广交会在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两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外贸欣欣向荣的气象和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复苏趋好的良好前景。
2023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进出口下降7%。2月“由负转正”,当月增长8%,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呈现逐月向好态势。在数量上升的同时,质量也在转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增长。
这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和中国外贸的承压能力,及中国商品、中国生产在全球的竞争力优势。今年广交会开幕两天的客流量累计就超过66万人次,充分说明了其它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视。
推动中国实现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
《全球财经连线》:广交会素有“中国第一展”之称。那么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广交会起了哪些作用?
彭波:一部广交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历史,也是各国人民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历史。当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贸易战的爆发、疫情的冲击、俄乌冲突的破坏,都极大地损害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交会的召开,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不但对全球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力地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广交会的召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交流,加强了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性,提升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效率,增强了国内大循环的动力和可靠性,提升了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的水平,也可以顺势加强国际投资的活力,促进全球优质资源更快更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同时也提升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促进中国及世界的发展。
本次广交会准备充分,展位充足,服务到位,对中国及全球外贸的复苏举足轻重。广交会的溢出效应和对外窗口作用,将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发展,推动中国实现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在更高层次上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中国企业与世界协同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
广交会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全球财经连线》:60多年来,广交会“朋友圈”扩大了10多倍。如何看待广交会对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与意义?
彭波:广交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不仅使得国内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稳住我国外贸外资基本盘,而且促进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运转,为世界贸易发展贡献了“中国道路”和“中国选择”。
在新形势下,广交会立足广州,放眼世界,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商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广大参会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对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作用与历史意义。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交会将继续成为中国面向世界开启的重要窗口,继续成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中外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世界而言,广交会也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创造机会,为他们搭上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快车提供重要的和不可多得的平台。
“老广交”增加“新成色”
广交会因为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被称为“中国第一展”。已走过66年的“老广交”不断增加“新成色”,本届广交会首次启用新展馆,增设3个新展区、3个新专区,在三个展期内均设立进口展区……广交会有哪些亮点?一起来关注记者的现场报道。
本届广交会有三大亮点
柳宁馨:本届广交会有3个亮点,首先这是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政策后全面恢复线下办展,线下展分为三期举办, 每期举办时间为 5 天,展览面积每期是50万平方米,三期共150万平方米。进口展3万平方米,并首次在三期都有设立。
其次,本届广交会参展的企业多,共有3.5万家企业参加,生产企业、民营企业是本次广交会最大参展主体,占比分别达50.57%和90.1%,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最新实力。新参展企业数量达到了9000多家,涉及家电、电子、车辆、机械、日用消费品、医药、医疗保健等。
此外,采购商数量多。截至目前,已经有来自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线上线下报名参会。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47家工商机构将组团参会。
我们可以看到,本届广交会亮点多多。那么,本届广交会释放了哪些信号?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观点。
广交会“晴雨表”的作用会长期存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海峰:我觉得广交会作为中国经济特别是大湾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是长期存在的。我们说,过去几年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对广交会冲击比较大,但今天,我也逛了几个展会,发现面对面交流比线上交流效果要好得多,正如德国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没有被所谓电商、数字贸易所冲击一样。那么我觉得,广交会未来自有它的生命力。
广交会万商云集
广交会开放魅力不减,万商云集盛况再现。本届广交会,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近50家工商机构将组团参会,其中不乏超过200人的大型团组;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德国麦德龙等53家头部跨国企业参会。我们一起来看看记者对参会外商的采访。
巴西采购商:广交会规模远超想象
Daniel Steve:我来自南美洲的巴西,公司主要做工业原材料。我们在寻找能够帮助我们在本地扩大生产的公司,鉴于我们本身的产能已满。同时,我们还在寻找更多的原材料供应商,此前我们在巴西当地购买,但我们想看看在中国是否能找到更合适的条款、价格等等。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广交会的规模远超我的想象。因此,我对此行能够取得的成果感到兴奋 ,并会将这些信息带回巴西。我觉得广交会的举办意义非凡。因为最终,做生意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一旦能够面对面地交流,这将非常不同,能够促进商业。
我们的创始人是从巴西来探索中国市场的先行者。从那时起,我们从中国购买不同产品已有近30年了。但对我个人而言,这一趟旅程令我印象深刻。中国的规模和能量、其组织能力、民众和城市都超乎我的想象。
韩国采购商:中国商品是很好的选择
Minsung Kim:我们来自韩国,主要在韩国销售进口瓷砖。广交会真的很棒,能够在这里看到很多不同的设计。这也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大量的商品。我们相信向韩国的消费者提供中国的商品真的是很棒的选择,所以这非常好。
老挝采购商:希望中国产品被更多人所知
Soukdalavanh Vongsimma:我来自老挝,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广交会。这里太大了,我四处走走已经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我特别希望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能知道,中国有这么多的产品。
俄罗斯采购商:来广交会可现场感受商品
Veronika Bulgakova:我跟老板从俄罗斯来,我们在俄罗斯卖中国的产品,如手表、小商品等。
其实我们在这边已经找到了很多公司,可以跟他们展开合作。这对我们非常好,因为在俄罗斯,我们只能在网上,比如阿里巴巴上看东西,不能拿起来看,明白是什么材料,在这边我们可以(实地)看一下,拿一下东西去感受,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赵越 李依农
实习记者:王斯琦
制作:李群
拍摄:施诗 实习生焦宇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张然
海外运营编辑: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项目经理:庄欢
海外商务合作: 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施诗 编辑:和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