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再现“万商云集”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广交会再现“万商云集”场景。
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正式开展。本届广交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全面线下复展,折射出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动能。连日来,广交会的表现和热烈氛围都远超预期,反映出中国外贸强劲的韧性、优势和中国制造的蓬勃活力。
今年在多重压力下,我国外贸展现了较强的竞争力。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8%,且呈现逐月向好态势,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近日,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虽整体承受一定的压力,但产品结构的升级抵消了部分增长的困境。
霍建国表示,我国在整体产业竞争中优势明显,但在高端制造领域仍存在短板,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包括要坚持制造业优先发展的策略、加快创新发展、加快贸易与投资的融合发展、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以及加快电子商务海外仓业务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说到广交会,他表示,从今年参展客商和到会人数看,广交会已形成了相当的活跃氛围,是一个好苗头。相信在接下来的产品展示、磋商谈判和成交签约过程中,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会抓住这一机遇,奠定外贸增长的基础。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资料图)
产品结构升级抵消增长困境
《21世纪》:海关总署发布一季度外贸数据,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由负转正,同比增长4.8%。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霍建国:总体来看,一季度4.8%的贸易进出口增速好于预期。因为今年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美欧国家的经济仍面临多重矛盾,包括经济增速下滑、通胀高企、需求不振、订单减少;金融紧缩、长短期利率倒挂,金融系统面临债务风险压力。此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不仅对正常的贸易投资造成破坏和干扰,而且严重冲击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汇率波动剧烈也对贸易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进出口能实现一定规模的增长,实属不易。这说明我国外贸仍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发展韧性。另外从客观上分析,春节后的全面复工复产及海外补库存的需求也是支撑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21世纪》:您如何看待我国的外贸现状?
霍建国:我国外贸总体竞争力仍具有相当的韧性,但目前的市场需求结构和我国的产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原有的电子产品、电脑和手机等的市场趋于饱和,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明显波动,出口增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国出口的“新三样”正在形成新的竞争力,支撑了出口约20%的增长规模,劳动密集型产品虽整体承受一定的压力,但产品结构的升级抵消了部分增长的困境。当前企业在分化,产品也在分化,玩具和鞋类的出口优势在减弱,但家用小电器和五金工具类产品的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出现了“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局面。
目前外贸并不是产品竞争力的问题,而是企业拓展市场能力的问题。优秀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场拓展能力强于一般的出口企业。所以,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是当前“稳外贸”,实现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
仍需继续巩固和拓展欧美市场
《21世纪》:当前外部环境仍复杂严峻,我国该如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您如何展望未来我国外贸呈现的态势?
霍建国:巩固和稳定对欧美市场的出口份额,是稳外贸的关键环节。欧美市场目前约占我国进出口总份额的四分之一,欧美市场份额的下降是拖累我国贸易规模的主要因素。
东盟和“一带一路”市场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但从经济的总量和存量上看,发展经济体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仍然明显,购买力和市场消费容量还存在较大的落差。从拓展市场的成绩看,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市场的拓展力度,有可能出现边际递减的效果,而巩固和稳定发达经济体市场对稳外贸的作用将是明显的。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稳外贸政策时,特别强调要继续加大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拓展力度。从更大的战略意义考虑,只有稳定住同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对抵消欧美强调的“脱钩断链”的危害。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因为疫情三年,客户疏于往来,我们必须把这一课补上,发挥我们的优势,努力巩固和改善同客户的关系,确保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东盟难以替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
《21世纪》:近来关于订单转移东南亚的声音不断。3月,我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产品出口同比超预期大幅回升。你如何看待中国和东南亚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竞争?我国劳动密集产品出口增长能否持续?
霍建国:在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主要出口国家与我国形成竞争态势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东盟主要国家对美出口增长较快,其中有因中美贸易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也有东南亚多国扩大招商引资所带来的出口增长效应。但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而东南亚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跨国公司代工的产品。
从目前双方产品的竞争力看,我国仍占据相对的优势。3月,我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强势出口,以及东盟部分国家的出口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至少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我国仍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短期内东盟国家超越我国的可能性不大,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欧美鼓吹的“脱钩断链”政策,即人为地加大对我国产品的限制政策,我认为我们可以加大对东盟国家的主动贸易。
外部因素的干扰将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形成不利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其主要对策就是我国主要出口企业要在保持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大力度巩固和拓展欧美市场,保持在欧美市场的出口竞争优势。
《21世纪》: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高出整体增速11.3个百分点,规模占进出口总值的15.8%。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我国该如何进一步挖掘对RCEP伙伴国的外贸潜力?
霍建国:今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的超预期增长,证明了贸易环境的改变将带来积极的增长效果。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已走过了多年的历程,其间经历了多次的升级,今天的成效应该是过往多年努力的结果。客观上看,是经济同盟快速增长带来的溢出效应,近年来同盟主要国家保持了经济的繁荣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民间消费不断升级,进出口市场潜力不断扩大,助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我们应抓住当前双边合作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双向开放,引入高标准的市场开放规则。不断扩大双边的贸易投资,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
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开发和利用,因为那是另一个东盟市场的规模,日韩和澳新市场的容量全口径应有9000亿美元的规模,一旦产生效益,中国稳外贸的目标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目前澳新市场已出现转机,今年的贸易将出现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局面,剩下的难题就是如何把握好日韩市场了,双方都有继续发展贸易投资的意愿,彼此又有较强的互补性,只要政治外交气氛好转,贸易的发展将迅速得到恢复。
加强竞争力才能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地位
《21世纪》:未来我国该如何凸显自身的产业优势?
霍建国:我国整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但在高端制造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加强。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坚持制造业优先发展的策略,从政策角度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二是加快创新发展,努力克服“卡脖子”工程,为高端制造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加快贸易与投资的融合发展,形成贸易带动投资,投资促进贸易发展的良性竞争局面,特别要处理好在“一带一路”市场的贸易投资融合发展的路径,形成新的增长点;四是要加快电子商务海外仓的业务发展,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产业链竞争链,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五是要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国际市场数字贸易的发展已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我国具有数字贸易和产品较好的竞争基础和实力,要以制度开放带动产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业务同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开放对接,以引资和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全面巩固和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21世纪》: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怎样的地位?面对美国鼓励制造业回流,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否会有改变?
霍建国:中国是全球的制造大国,但与制造强国仍有差距,还需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且需要有一套合规的产业政策加以保障。美国实行的产业回归政策是不符合客观竞争规律的,也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的就是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另外,在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同时,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关键是要不断地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新的竞争优势去战胜更多的竞争对手,最终实现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提升。
国际市场认可我国“新三样”
《21世纪》:今年以来,无论是外贸出口中的“新三样”光伏、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还是转型升级焕发新优势的传统制造业造船,都形成热门的“出海团”。它们靠什么赢得海外市场?这背后显示出中国外贸进入怎样的发展阶段?
霍建国:出口“新三样”表明了国际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高度认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三样”的销售热潮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说明全球市场优势资源的流动性是任何贸易保护主义都难以阻挡的。其中不乏民营企业求生的成功案例,因为最初他们并不是为了出口而生产的,但是他们的出口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些成功的案例,争取产生更多的“新五样”甚至“新八样”,为我国外贸增长奠定更好的基础。
广交会奠定外贸“稳增长”基础
《21世纪》:本届广交会有3万多家企业参展,参展商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提升。作为全方位开放平台,广交会能够为国内外贸易客商带来怎样的贸易机遇?
霍建国:广交会作为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平台,在推动和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做出突出贡献。在疫情的冲击下,广交会仍坚持通过开发线上平台,继承和维系了签约成交的功能。今年,广交会首次恢复线下现场交易,是各界期盼已久的一次盛会。从今年参展客商和到会人数看,广交会已形成了相当的活跃氛围,是一个好的苗头。今年新增的绿色产品展示更是一大亮点,说明广大客商对广交会的依赖有增无减,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仍保持了相当大的热情,相信在接下来的产品展示、磋商谈判和成交签约过程中,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会抓住这一机遇,经过努力取得靓丽成绩,为今年外贸的稳定增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1世纪》:当前全球贸易环境正在导致全球价值链萎缩,广交会将在链接全球市场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
霍建国:今年我国外贸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受欧美经济不振,需求订单减少及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面临艰难的局面,今年三月出口的大幅回升,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广交会为客商之间的见面沟通,增强互信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有利于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调整。
中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具备了参与价值链竞争的现实基础和巨大的产能。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降本增效仍然是企业家追逐的主要路径,物美价廉和高性价比永远是消费者的选择标准。任何不顾经济成本,刻意追求“脱钩断链”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最终将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广交会的交易平台将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做出突出的贡献。
(作者:胡慧茵 编辑:李莹亮)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