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人社部10项行动护航青年就业创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尤方明 北京报道
2023-04-24 14: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4月24日,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针对群众关心的就业形势,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通报称,一季度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具体体现在1至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了12万人;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16至24岁青年人失业率19.6%,比2月上升1.5个百分点,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

近期,多次高层会议聚焦就业问题。如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大局稳定。要突出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既有力有效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更大程度调动企业用人积极性,又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进一步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对失业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要分类予以帮扶。要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采取务实管用措施稳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就业规模,突出就业导向优化高校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要强化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支持,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企业经营带动更多就业,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

而在4月18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要继续加大对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促进就业持续向好,尤其要尽快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人社部已启动实施“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聚焦岗位拓展、服务优化、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出10项具体行动,以此应对青年就业压力。

“有条件、有基础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在陈勇嘉看来,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我们有条件、有基础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从一季度就业数据来看,1至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了12万人。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

此外,线下招聘需求有所回暖。各地全面铺开了“春风行动”,累计举办招聘活动5.8万场,发布岗位3800万个、同比增加12%。

困难群体就业也已得到积极保障。3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74万,超过30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分别达到118万人和40万人,同比分别增加10万人和2万人。

但陈勇嘉同时指出,国际环境仍然复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依然较多,一些劳动者在求职就业中还面临急难愁盼问题,部分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仍在寻找合适的工作,这些都是就业工作努力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陈勇嘉表示,强政策、拓空间、保重点、促匹配,是下一步就业工作的重点。

一是强政策,全力助力企业稳岗扩岗。优化调整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企业经营带动更多就业。推广“直补快办”模式,及时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二是拓空间,全力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聚焦劳动者创业需求,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加快零工市场建设,加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

三是保重点,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开展10项具体行动,着力拓展就业渠道、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强化困难兜底保障、加强观念引导。促进脱贫人口等农民工就业,组建劳务协作联盟,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劳务输出机制。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四是促匹配,全力推动服务扩量提质。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优化业务规程,加强系统协同,以信息化引领服务能力提升。接续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10+N”专项服务活动,保持劳动力市场热度。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

在就业重点群体中,青年人备受关注。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而北京市的硕博毕业生人数也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

3月份的青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付凌晖表示,青年失业率上升主要是由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始寻找工作所致。随着经济恢复,用工需求扩大,青年失业率会逐步改善。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在25至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当中,高学历人群失业率最低,意味着随着大学毕业生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未来这部分群体的失业率也将呈下降趋势。

面对青年就业压力,人社部启动实施了“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通过实施就业政策落实行动、公共部门稳岗扩岗行动、创业服务支持行动、“职引未来”系列招聘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行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青年专项技能提升行动、就业见习质量提升行动、就业困难结对帮扶行动、就业权益护航行动等10项行动,千方百计促进青年群体就业创业。

“我们将竭尽全力创造积极条件,助力毕业生到各领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陈勇嘉说。

此外,“三支一扶”计划也广受高校及毕业生欢迎。据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副司长孙晓丽介绍,“三支一扶”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累计选派5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服务等,在促进基层事业发展、优化基层人才结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23年将选派3.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计划实施继续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倾斜,在中央财政补助名额上,中西部地区将占到83.5%。

如何进一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应当制定“一加一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一加”指的是深化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由政府承担部分用工成本,并为用人单位提供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激励性政策。“一减”指的是逐步减少就业率低、培养能力差的学校、专业。

其次,高校应为毕业生建立知识地图与能力清单,研究培养标准,构建素质模型。无论学生最后的去向是就业还是升学,学校提供的知识和能力培训要从岗位需求出发,实现因材施教。

再者,应重视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中学、高校乃至社会,都需要有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人才,避免学生在选择专业及择业时出现人力资本投资失误。

(作者:尤方明 编辑:包芳鸣)

尤方明

政经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