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港合作再提速:“空港中心” 通达世界,探路“香港研发+东莞转化”模式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王卓峰 东莞报道 4月23日上午,东莞沙田的东莞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特区访问团一行40余人,考察“东莞—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下称“空港中心”)的运作情况。
由于空港中心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有效降低两地运输时间、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互联互通方面合作,该项目投入运作,意味着东莞、香港深化战略合作之路上又迈向新台阶。
莞港合作由来已久,港商张子弥1978年就在东莞设立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目前东莞已有香港投资的企业已有港资企业8070家,占外企总数近6成。
正如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所言,香港是东莞走出去、引进来的桥头堡,以及利用外资、发展外贸、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东莞希望未来能更好地对接香港、学习香港、服务香港,不断拓展莞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双万”城市东莞和“超级联系人”香港全方位合作态势已经形成,空港中心将进一步融合莞港两地资源、促进莞港深度合作,两地在推进“香港研发+东莞转化”合作模式的同时,还将加强、探索经贸、金融、科教文卫等合作方向。
物流增效开启莞港合作新阶段
在莞港商陈达森(化名)看来,东莞经济刻着外向型基因,两座城市历来商贸来往频繁。“相比其它城市,东莞更具灵活性和成本优势,且莞港两地地缘相近,是一片适合港商创业、投资、发展的热土。”
40多年前,港商张子弥在东莞创办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自此香港与东莞优势互补、相互成就,开启“前店后厂”的合作。40多年后,东莞已有港资企业8070家,占外企总数近六成。即使2022年疫情期间,莞港贸易总额也超过1500亿元。
尽管莞港陆运距离不到120公里,但货物要到香港机场出货,严重受到深港陆路口岸和广深高速公路的速度制约。据黄埔海关介绍,以往内地出口货物经香港机场发货,需先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再通过公路运输经深圳口岸后,运到香港机场货站。进行安全检查后,按照规格装至飞机集装器上(即“打板”),再装机,运往全球。数据显示,东莞有80%、超70万吨国际航空货运量通过香港机场收发货。
在大湾区加速建设背景下,2019年东莞提出跨关境海空联运方案,吸引香港机管局选址东莞建设空港中心。作为香港机场第三跑道配套设施,该项目将按照香港机场货站标准建设,并作为其在华南地区的指定收发货点,据测算年处理能力将达100万吨以上。
李家超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在我担任香港保安局局长期间,特区政府大力推动机场上游安检延伸至东莞,以促进物流业更高效发展。”
2020年7月,东莞市政府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就合作建设空港中心项目签订合作备忘录,同年空港中心项目被广东省列入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工作。
2021年,空港中心项目首票试运行业务顺利完成海关监管通关、机场安检打板等全流程操作,主要商品种类有电子产品、服饰、行李箱、眼镜等。
今年2月16日,东莞市政府与香港机管局签订空港中心合作框架协议,落实发展两地之间“海空货物联运”模式。4月18日,空港中心水路类监管作业场所正式封关运作,专用的配套操作系统同步上线启用,标志着空港中心即日起满足“一次申报、仓内查验、高效流转”的航空货物监管需求,空港中心先导计划正式运行。
“项目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通过在东莞设立香港机场货站,将出口货物集拼、航空安检、打板,以及进口货物拆板、理货等功能延伸到内地,企业经香港机场进出口货物,在空港中心就能实现‘直提’‘直装’。”黄埔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王永俊说,项目运作成熟后,物流、时间成本将下降30%、20%。
空港中心的运作模式给香港立法会议员梁熙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东莞的货物需要经过两次清关,才能顺利从香港发出去,而现在只需要一次。”梁熙说,跟传统流程相比,减少了很多两地重复检查和清关的流程。
这对在莞企业而言,意味着东莞多了一个“香港机场”货运候机楼,货物可以“直达”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部门预计,空港中心于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并长远计划逐步形成涵盖贸易、研发、旅游、会展等功能的空港经济产业。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谈锦钊认为,东莞有先进的制造业基础,香港有发达的服务业及航运,空港中心投入运作,有利于两地形成合力,更深刻地参与到国际经贸交流当中,同时也意味着莞港合作将迈上新的阶段。
科创合作带动产业协同深化
在空港中心打开莞港合作新局之时,过去两地“前店后厂”加工贸易合作模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在李家超看来,香港、东莞深化合作多年,两地发展方向非常一致,“强调高质量发展,强调‘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
技术、管理、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在莞港两地近年合作中越来越重要,香港作为内地技术进口主要来源地之一,两地合作模式逐步变为“香港研发+东莞转化”,莞港两地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研发生产基地。
“香港有很强的科创基础,一些基础学科研究也非常深入,东莞制造业发达,可以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坚实土壤。两地距离又近,东莞软硬件条件和人才资源十分优秀,是香港理想的合作伙伴。”梁熙认为,东莞、香港近年来在松山湖的布局、合作,就是经典案例。
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坐落在这里。据了解,香港城市大学与散裂中子源、东莞理工学院已经开始合作共建多物理谱仪。中国科学院和香港裘槎基金也从2015年开始支持散裂中子源和香港城市大学,建立中子散射联合实验室,加速推动新增谱仪和其他中子散射交叉学科应用型装置的建设。
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落户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领衔打造。该基地通过“香港科技资源+东莞产业转化”创业模式,时至今日已经走出了李群自动化、云鲸智能等超过60家具有硬核科技的高成长企业,有15%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头部公司估值累计已达800亿元。
此外,滨海湾新区也是莞港科创合作、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目前,滨海湾新区已谋划一批莞港合作项目,如联合港铁公司,谋划将滨海湾站打造为“综合交通、站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目前正在推进港澳客运码头、AI+未来产业园、港澳创新合作岛等合作项目。
梁熙认为,东莞打造产业科创平台载体,建立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香港研发+东莞转化”的合作模式,“不仅香港可以很好地将科技在东莞转化落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都可以选择在东莞将科技研发落地,转化成为商品。”
对于莞港两地而言,高校对科创协同赋能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规划,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均将在今年招录首批学生。这或将为补齐大湾区在基础科研上的短板、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优化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提供极大助力。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曾提出,大湾区内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今,随着莞港两地以科创协同带动产业协同趋于深化,这一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
全方位融合发展提速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下,莞港合作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从制造产业延伸至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贸会展等领域。
早在2015年,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全面实施,便为莞港合作带来新机遇,东莞与香港开始在会展业、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以及企业“走出去”等五个方面深化合作,成为莞港两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的试水和延伸。
2020年年底,东莞印发《东莞市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莞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同期,香港银行创兴银行有限公司东莞支行开业,东莞由此成为大湾区首个实现港澳台三地外资银行齐集的地级市。拥有恒生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南洋银行等多家港资银行在莞拓展经营分支。此外,东莞还积极推动莞企赴港上市,支持金融机构跨境互设。
城市观察家孙不熟表示,东莞与香港的深度融合,在经贸、科教文卫、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还需要加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内地城市和全球市场的“路由器”,东莞企业未来要出海,需要依靠香港。为此,东莞还需继续加强与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资源要素合作。
广九铁路是粤港经济融合发展的“黄金线”,从九龙乘车进入东莞东部,“香港城”项目正以常平火车站为中心加快推进。该项目致力于打造香港太古城升级版,将全面引进香港的金融、法律、商务、文创和消费全产业链,构建“港式、港味、港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大湾区全面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在东莞国际商务区,总投资超30亿元东莞香港中心已在3月23日顺利奠基。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引进香港的生产性高端服务业入驻,有力地推动在莞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动莞港合作,创新外资利用新模式新业态,补齐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短板。并在“香港服务+东莞制造”、“香港研发+东莞转化”等赛道上发挥磁吸效应,为东莞拓资源、引资金、招项目、留人才。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连汉森表示,当下莞港合作已不单是经贸发展,香港中心平台将助推香港和东莞实现更加高效深度的合作。
而东莞、香港在艺术、文化、体育方面,未来还有深入交流空间。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表示,“东莞是篮球城市,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邀请东莞的朋友到香港,在篮球方面多做一些交流合作。香港现在也要做一个中外艺术交流中心,希望引进更多内地的优秀IP和创作人到香港,一起走向世界。”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双万”城市东莞和“超级联系人”香港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借助东莞香港中心、空港中心等大平台、大通道,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莞港两地全方位、各领域资源更高效流通,实现莞港全方位融合发展。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王卓峰 编辑:于长洹)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