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全力促进稳就业与惠民生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和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优化调整部分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有关情况。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抢抓发展机遇,切实落实惠企利民政策,主要就业指标逐月回升,就业形势迎来了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分别下降了0.5、0.2个百分点。
同时,稳就业的基础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特点,需重视其中逐渐显现的结构性问题。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已经降到4.3%,显著低于5.5%的控制目标;但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上升至19.6%,表明青年人就业形势严峻。因此,需要满足就业形势需要,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
首先是加大对企业扩岗支持,扩大整体就业容量。今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的计划目标是1200万人,创历年新高,意味着将持续加大稳就业政策力度。一方面要稳住公共部门岗位规模,另一方面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特别是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持续提供稳岗扩岗政策支持。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以及经济增长动能增强,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能够达到1250万人以上,甚至超过1300万人,显著高于既定目标。
在具体措施上,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可以对满足扩岗需求标准的国有企业给予扩容增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企业稳岗扩岗提供税费优惠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发放一定比例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落实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服务和信贷业务支持,加大向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其次,需要聚焦稳就业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帮扶措施。需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稳定。预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事关稳就业工作全局,更是充分利用好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措施。可以由政府牵头,搭建校企对接服务平台,把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形式多样的专场招聘活动、联合培养项目等。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放宽学籍管理等。此外,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引导青年人到中西部人才紧缺的地区就业创业。
同时,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重点关注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等群体的就业状况,提供个性化援助方案。根据绿色经济、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制造强国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急需紧缺岗位的技能培训,促进这部分群体赶上时代发展步伐,实现更好的再就业。对于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群体,可以更多地提供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最后,强化基础性保障能力,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今年一季度,我国提供了就业补助资金共26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349亿元,起到了稳就业、促发展的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加大财政对基础性保障的支出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功能。建立困难群体动态监测机制,要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及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还要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标准与物价上涨相挂钩,根据物价和生活成本上涨情况,向困难群体发放充足补贴。还可以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社会保障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更好地适应人口高流动、灵活就业等新业态的就业环境。
我国下一步将聚焦就业领域重点和难点,打出今年稳就业政策组合拳,一系列措施将确保稳就业与惠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