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约1.6万亿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
2023-04-28 10:01

一季度末,广东制造业贷款增速达25.4%,创历史新高。图为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生产线。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

■“广东经济开新局”系列述评

从行长到一线客户经理,金融机构“火力全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从田间地头到制造工厂,金融服务“颗粒度”日渐清晰;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滋养千万市场主体……拼经济稳增长开新局,金融充分发力、靠前发力。

本周,广东金融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超出预期”。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约1.6万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0%;对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县域振兴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增速均在20%以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发展才健康有力。一季度广东主要金融指标稳步回升,信贷投向结构更加精准,为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

透过流向看趋势

金融动能澎湃、经济复苏信号积极

最近两天,全国性金融机构云集广东——4月26日,20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与广东省政府分别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隔日,广州市政府与29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国性金融机构纷至沓来,是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响应,也显示了他们对广东发展充满信心。

从一季度看,各家金融机构已充分发力、靠前发力,为经济发展释放“贷”动力——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本外币贷款增1.3万亿元,同比多增3405亿元,贷款增量创下新高。

信贷投放靠前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金融是经济的先行指标。金融机构持续为广东提供量增质优金融服务,反映了当前实体经济修复动能增强。透过金融资金的流向,可以捕捉到广东全力拼经济的哪些趋势?

——“好”的因素不断积蓄。一季度,存贷款、保费收入、证券交易额等主要指标逐月回升,实现“开门红”。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逐月回升的金融数据力证广东经济呈现日益活跃的态势。

——“暖”的步伐明显加快。一季度,广东实现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约1.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多2000亿元左右。这一数据,不仅占全国1/9,且已完成年度计划的40%。这是信贷供需两旺,经济加快复苏的积极信号。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长期贷款。一季度,这一体现投资意愿以及扩大生产信心的信贷指标增长迅猛。广东银保监局数据显示,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比近2/3。

“这表明市场主体预期在逐步好转,信心在逐步恢复,信贷需求在逐渐回暖。”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汪义荣表示,住户部门在餐饮、出行等聚集性消费加快恢复以及房地产市场边际回暖的带动下,扭转了新冠疫情以来的低迷态势。

——“进”的力量充分凝聚。广东成为险资投资的热土。近三年“险资入粤”年均增速超20%。截至3月末,保险资金投资广东余额2.33万亿元,投资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广东,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优势,积极投资能源、水利、地铁、港口、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三旧”改造、商业新区、健康养老等重点项目,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发展。

金融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关键枢纽。一笔笔贷款“破冰”,一个个堵点打通,一家家企业得到金融持续“补给”,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透过投向看未来

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贷款快速增长

金融数据“开门红”反映的不仅是量的增长,还有质的优化。

从投向看,“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都得到精准有力支持。”汪义荣说。

截至一季度末,广东对制造业当家、科技自立自强、“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增速均在20%以上。

今年以来,广东吹响“制造业当家”奋进号角。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制造业贷款保持高增长态势。

这在数据上有直观的体现:一季度末,广东制造业贷款增速达25.4%,创历史新高;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增速甚至超过50%。

如果观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我们更能洞见金融对广东制造业长期看好。

一季度末,广东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39.1%;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41.3%,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40%。

可以预见的是,中长期资金“血脉”畅通,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坚、稳链强链创造了更加稳定的金融环境,也将为广东在新的高度挺起产业“脊梁”注入澎湃动能。

制造业之外,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其他方面,我们同样看到了金融数据的快速增长。

一季度末,广东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均为25%;县域和涉农贷款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20.8%;一季度末,绿色贷款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

今天的信贷投放,关系着明天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先行指标,一连串金融数据表明,金融机构正进一步扩大优质金融资源供给。

就在本周,20家全国性大型金融机构立下承诺,支持制造强省建设、科创强省建设、“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意向金额3227亿元、2932亿元、1647亿元。在这场春雨的滋润下,广东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透过动向看发展

金融更有高度、力度、广度和温度

一系列数据,勾勒出一季度广东金融业的新气象。透过新动向,我们捕捉到广东金融发展的新信号:

——金融发展更有高度。2月23日,人民银行等中央金融部门与广东联合发布“前海金融30条”“横琴金融30条”。多项全国首创开启粤澳、粤港金融合作新篇章。

从数据看,一季度,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占比51.6%,首次成为第一大结算货币。这是政策“礼包”成效显著的有力证明。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贯彻落实,广东正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进入新阶段。

——金融支撑更有力度。2月18日,《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引数万亿元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当家、科创强省等领域。同日,广州2000亿元母基金宣告成立,“大手笔”引来了半个投资圈。

金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引擎”,广东一系列“大动作”“大手笔”不仅提振信心,而且为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关键“卡脖子”技术突破启动了“加速键”。

——金融市场更有广度。一季度,“粤东西北金融倍增工程”火热推进,汕尾、湛江、潮州等多个地市的信贷资金快速流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直接融资方面,河源新增1家上市公司,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6家。

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金融需靠前发力。金融资金向粤东西北倾斜,让县域振兴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有了更强的金融要素保障。

——金融服务更有温度。一季度末,广东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28.3%;广东银保监局辖内,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同比增长64%,更多老人得以“老有所养”;新市民保障水平提升,网约车、外卖配送等超过200万名新业态从业人员有了职业伤害保障。

金融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涉及普惠、民生的金融服务将涌现,成为守护南粤百姓的温暖力量。

(记者:陈颖 唐柳雯 张艳)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倪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