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折射中国外贸新趋势新动能
韩永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第133届广交会正式闭幕,作为外贸“晴雨表”“风向标”,广交会万商云集的盛况充分向世界展现了其独特魅力和独特吸引力。
首先,千万家中国企业构成的中国外贸“巨轮”行稳致远,也展现出了中国外贸具有较强的韧性和竞争力,显现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质增效的特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是中国外贸具备较强韧性和竞争力。本届广交会第一期新设立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生活等题材。同时,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吸引大批采购商询价洽谈,广交会上新三样产品的销售热潮,折射出我国优质贸易产品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体现出我国外贸企业的坚韧和强大竞争力。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从产品结构看,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势头强,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速达2个百分点,体现我国外贸整体具有较强韧性,勇争全球市场先机。
二是中国外贸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质增效。广交会第二期中诸多产品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参展企业通过创新理念、优化设计、提升技术、丰富文化内涵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家居装饰类为例,中山灯饰企业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加强品牌外观设计和功能优化,注重产品的专利申请,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中国外贸在生产技术、物流技术、营销手段方面都在进行不断的创新,推动传统产业、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提升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其次,广东不断扩大广交会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广交会对外窗口作用,以优质服务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加强宣传推介,更好赋能招商引资和科技产业合作,推动实现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对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而言,此次广交会同样凸显出了广东外贸的新风尚。
一是“新三样”成为广东外贸增长的新动力。本届广交会首期以工业类题材为主,以电、光、锂这“新三样”为代表的参展产品较为热门,体现出国际市场的需求旺盛。而此类产品也成为了广东出口的新增长点。2023年第一季度,广东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0.5倍、50.5%、1.2倍。广交会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有助于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生活等新题材和创新产品、绿色低碳产品在线下展闭幕后继续成交。
二是多元化海外合作市场成为广东外贸增长的新伙伴。广交会正与各地政府共同为企业大力搭建贸易网络和服务,广州南沙、广州黄埔等5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集体亮相。广交会已成为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的重要平台,广东外贸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最后,广交会的“超级朋友圈”越来越大,高质量联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展望未来,应当在更高层次上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从以下四方面推动我国贸易增长。
一是持续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中国将以产业升级培育贸易新增长点,推动中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中国外贸出口新动能。中国在保留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要继续保持高端产品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等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与贸易发展的有机融合,加快培育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广交会中汇聚着诸多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小巨人”企业的培育,推动中国向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迈进,在产业升级中不断培育出新贸易增长点,形成出口新动能。
二是推动贸易合作国家更多元化。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背景下,我国将实行更加高水平的全面对外开放,开拓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外贸发展空间。中国应通过“一带一路”、RCEP等多方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宏观贸易市场多元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贸易区网络,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贸易伙伴圈,推动我国外贸外资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打造中国外贸品牌效应。应进一步加强培育外贸品牌竞争优势,加大外贸品牌建设支持力度,为更多的外贸品牌企业提供推介品牌产品的机会,同时打响中国外贸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的附加值。未来可以深入推动“政府推动、专家评选、企业开发、平台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筛选出一批“产品新颖、质量过硬、设计注重、工艺精良”的优质外贸品牌,突破中国制造“品牌缺少”的发展瓶颈,提升中国外贸品牌知名度。
四是推动贸易数字化。支持贸易数字化进行先行先试,例如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贸易数字领航区。通过贸易数字化升级深化与东盟、欧洲、日韩等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深度合作,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通过数字赋能、绿色赋能、创新赋能,实现全方位国际合作和高水平自立自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麦靖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洪晓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