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3亿高速公路流量藏隐患 自驾风险少人知

21深度高江虹 2023-05-08 17:57

自驾处罚引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实习生 曹乐涵 北京报道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出游人数创新高。交通运输部披露,4月29日至5月3日预计全国高速公路流量累计31045.94万辆,日均6209.19万辆,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101.83%。其中不乏大量自驾游的人群。据悉,携程五一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八成,游客用车时长和用车出行距离都进一步增长。

但公众是否知道车座上放置大件行李存在安全隐患,且有被认定为“人货混装”的风险?又是否了解落座后排不系安全带属违法行为,同样有可能面临行政处罚?随着公路上出游大军越来越庞大,巨额流量潜藏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目前有不少处罚案例因为信息不对称引发不小的争议。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教授指出,旅游安全是出行的第一前提,做好自驾车安全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对于“人货混装”、 后排落座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的处罚,从交管角度而言是为游客的安全考虑,游客虽然被处罚,但人身安全却得到了极大保障,相信大多数游客是能够理解的。与此同时,交管部门要联合旅游部门,加大对后排落座系安全带等要求的宣传普法,处罚过程中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让广大乘客“知法、懂法、守法”。

自驾游车座放行李算违法?

今年旅游消费市场格外火热。五一期间出游人数暴涨,多条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一经开票即售罄,几乎“一票难求”。机票预订也是“量价齐升”,飞友科技数据显示,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同期机票价格平均涨幅达39%。面对抢票难、票价高的困难,加之假期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的政策,不少游客转而选择自驾出游。同程旅行平台的用车订单量在4月29日创下单日历史新高,订单量为今年春节单日峰值的1.9倍。在用车订单中,跨城出行订单较春节提升103%,300公里以上订单大幅提升。

自驾游爆火的同时,路上的“麻烦”也越来越多了。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在自驾游到贵州剑河县时,因车内携带大量日用品被当地交警以人货混装为由拦下。视频显示,被查驾驶员称车上主要是他们的洗漱用品、衣服、日常用品,属于自驾出游时随身携带的行李,不算货物,并且驾驶员自述完全没有对车上的座位进行改装,只是把后排座椅靠背放倒以腾出空间。

4月22日,剑河县交警大队工作人员回应称,在法律条文中,“货”指的就是物品,而不是特指用于出售的商品,视频内的车确属于人货混装,载客汽车除了后备箱与车顶行李架,其他地方不得载货。最终,交警对该驾驶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未进行处罚。

其实类似的自驾旅行中暴露出的交通驾驶安全问题屡见不鲜,特别是在自驾游过程中,由于出行距离远、行车时间长、载客量大、携带行李多等用车特点,驾驶员往往面临更多的行车风险,并有可能因为陷入“知识盲区”或者信息不对称而受到处罚。

比如,很多坐后排的乘客不知道,不系安全带可能会被处罚。有网友发帖称,自己自驾游回程中途经河北邯郸磁县高速服务区,因后排座乘人员进服务区未系安全带,被当地交警大队处以50元罚款。而网友“生****h”则是在云南某高速路出口处因后排乘客未系安全带而被交警拦下,后排乘客随后被处以20元罚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该网友表示,自己此前并不知道后排也必须系安全带的规定,更没预想到会罚款。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在网上发起了关于“后排落座是否会系安全带”的情况调查。截至5月8日,记者共收回了有效问卷214份。调查结果显示,有50.47%的受访者在后排落座时一般都不会系安全带,仅有17.76%的乘客会主动系好安全带。并且,多数受访者认为,坐后排到底要不要系安全带取决于个人习惯,并不像前排驾驶位与副驾驶位有那样明确的强制规定。有受访者坦言:“车上高速的话一般会系安全带,但是平时在低速路上就懒得系了,感觉不是很有必要。”

开了快10年网约车的任师傅告诉记者,只有不到两成的乘客在后排落座时会主动系上安全带,尽管有平台的语音提醒,不少客人也并不会照做。

坐后排不系安全带多地开罚

那对“坐后排不系安全带”的行为进行处罚究竟合理合法吗?记者通过搜集相关法律规定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写到,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违反规定的视情节处以口头警告、罚款、扣分等处罚。

实际上,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展开了对“坐后排不系安全带”的执法,但处罚标准并非全国统一。各地根据经济与交通发展实际制定符合地方的交通管理法规,处罚标准会有所不同。

2016年以来,后排系安全带几乎已经成为了深圳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根据《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规定,对于乘客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最高处500元罚款。同年广东省也开始实施该项条例,《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对于后排不系安全带的行为将处警告或200元罚款。

江苏省全境从2021年11月起就开始严查后排不系安全带,将不再警告教育,而是直接开出5到20元的罚单。去年6月开始,《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也细化规定,乘车人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处五十元罚款。

珠海早在2018年就推广了后排系安全带的政策,但一直以警示教育为主,近日,当地交警部门对后排不系安全带的行为正式开始罚款。

据西安市某交警大队民警介绍,由于大多数轿车并没有为后排乘客配置安全气囊,如果在不系安全带,发生紧急制动或者碰撞事故时,缺乏缓冲与保护,后排乘客可能会撞击前排座椅、汽车顶棚,导致颈部折断和头部受伤,甚至还可能撞破挡风玻璃被甩出车外,也会对前排驾乘人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为了保护自身和同行人的安全,无论坐在什么位置,还是应该自觉系好安全带。

有不少网友提到,自己直到被罚款了才知道“坐后排也需要系安全带”这一交通法规,更多是惊讶于自己“原来一直都在违法”。跟大部分违法行为的管理和整治路径类似,对没有养成坐后排系安全带习惯的市民来说,还需要经历从认知教育到养成习惯的过程。不少自驾游旅客途中被罚,加之与执法人员沟通不畅,出行自然变堵心,让旅途平添一丝阴影。处罚不是最终目的,而应该是帮助市民建立起良好习惯的教育手段之一。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交管部门制定的相应规定,包括后排系安全带、禁止客货混装,首先当然是为了保护乘客的利益与安全,但体现这一好意的方式值得商榷。“俗话说不知不为过,在交规宣传力度不够大、普及度不高的情况下,如果对这类违规行为进行非常严重的处罚,我认为是不够公平的。应该更多地进行提醒和劝诫,而不是加大罚款的力度,这样才能够让广大的司机更好地接受。”

自驾不添堵:更加明确的处罚标准

此外,虽然处罚条款已出,但是具体怎么罚、罚多少,对这些规则背后的细节问题,一些市民仍有疑问:“罚司机还是罚乘客?”“如果临下车时解开安全带被罚怎么办?”“在各地规定不一的前提下,外地车辆能否有一次口头警告机会而非直接处罚?”

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杰认为,安全无小事,处罚只是为了让司机和乘客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系安全带的习惯。他认为在具体案例中,处罚标准交警部门可以视情况而定。比如在城市道路中,危险系数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以劝解和口头警告为主,但是在高速公路等有危险路况的情况下,则必须重罚养成安全意识。在其看来,“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带”应罚司机一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强化了司机作为主要车辆责任人的地位,由司机劝解后排乘客系安全带从而加强安全带意识。

对文章开头提到的被认定为“人货混装”的自驾游车辆,也有网友对执法标准提出了疑问。在视频中,驾驶员曾质疑说:“别人座位上有东西他不管,我们座位上有东西就管,这是为什么?”对此执法人员解释说,另一台车后座上只是一点随身物品,而该驾驶员后排座位的位置都堆满了物品,因此认定为人货混装,属违法行为。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载客汽车除了后备箱和车顶的行李架,其他地方不得载货,也就是不能放置物品。但对于放置多少随身物品属于人货混装,当前法律条文的规定尚未详细明确。

其实,不少执法人员在具体的执法实践选择柔性执法,采取一种更为变通的折中处理,例如进行口头警告或批评教育。但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执法标准,加强宣传科普的力度,才能达成有效治理与保障游客自驾出行体验的平衡。

贾云峰认为,发展自驾游,一是要筑牢安全底线。安全重于泰山,自驾游过程中可能面临到交通工具故障、地理位置迷失、超员超限超时行驶等多种安全问题,要加大安全出行宣传力度,与交管部门联合开展自驾游普法系列活动。二是要创新自驾产品。加快国家级风景道建设,提高公路等级标准,完善自驾车驿站、观景平台、租赁维修站点建设,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魅力的自驾游线路。三是要应用科技手段。自驾车风景道沿线要实施“天眼工程”,利用先进的北斗导航、大数据技术为自驾游客提供导航、定位、搜索、住宿、餐饮、维修、加油等各种服务。

(作者:高江虹 编辑:林曦)

高江虹

高级记者

研究国企改革、交通物流和旅游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