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游企一季报|竞相入局AI,游戏行业“iPhone时刻”来临?

21游戏资本论孙煜,蔡姝越 2023-05-15 20:58

AI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研发流程减负和成本收缩直接导向游戏厂商利润率抬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孙煜 、蔡姝越 上海报道 自2022年底以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界和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

 国内外科技巨头均在加速推进大模型研发以及底层技术储备。短短半年时间内,ChatGPT、Bard、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AI大模型纷纷涌现。

日新月异的生成式AI技术开始渗透各行各业。其中,游戏行业被普遍认为是AI赋能的确定性受益者。AI技术在游戏生产的上、中、下游环节均可提供助力,包括美术、文本、音频、数值等游戏内容资产生成,以及在游戏中内嵌AI技术以优化现有玩法。同时,AI技术也可应用于游戏平衡性(如外挂、工作室账号检测)维护等领域。

从2022年年底至2023年一季度,腾讯控股(00700.HK)、网易(09999.HK)、完美世界(002624.SZ)、昆仑万维(300418.SZ)和汤姆猫(300459.SZ)等多家A股及港股上市游戏公司均对外宣布,将投入资金和人力布局游戏AI技术。游戏行业的AI大战,可谓一触即发。

游戏厂商争相入局

对游戏厂商而言,AIGC其实不是一个陌生概念。厂商们在探索工业化开发管线的过程中,实则已经探索AIGC技术多年。

例如,美国游戏厂商Rockstar,之前在旗下游戏《侠盗猎车手5》和《荒野大镖客2》的NPC交互、人物建模、环境渲染等环节,均使用了AIGC技术辅助开发。

近期由新一代AIGC技术掀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加速了游戏厂商们的AI进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A股和港股主要的游戏上市公司均已宣布将布局AI,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力度。

(图:A股及港股游戏公司AI业务布局,图片来源:记者自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虽然涉足AI的中国游戏厂商数量众多,但不同厂商之间的技术储备以及路线选择其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一个主要差异在于,一批上市游戏公司选择了自研大模型,目前已公开了在研的大模型进度,并拟定了较清晰的布局规划。这批游戏公司往往有着复合业务背景。

如腾讯已有自主研发的“混元”AI大模型,并将AI技术定位为推进业务发展的“加速器”,有着较为清晰的布局方向和后续应用场景:除了通过AIGC技术辅助游戏开发创作外,还将在社交、广告、内容创作、数字人等场景应用AI技术。

另一头部厂商网易此前则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公司自2018年起启动GPT模型研究,已自研数十个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目前公开的大模型仅有伏羲实验室研发的“玉言”大模型。

公开信息显示,该模型训练语料主要来自小说、百科和新闻等,大模型参数达110亿,由浪潮信息(000977.SZ)提供AI算力支持。据悉,玉言大模型已经运用至网易的文字游戏、智能NPC、美术设计等业务中。

而年初至今股价涨幅已超300%、市值超600亿元的昆仑万维,也在4月17日宣布和奇点智源合作推出自研“天工”AI大模型。昆仑万维在2023年一季度报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也在游戏开发运营的美术设计、策划、内容运营等环节推进“AI化”。

总体来看,选择自研大模型的游戏厂商仍是少数。对此,某港股上市游戏公司中层向记者表示,大部分游戏厂商的核心定位是内容企业而非平台企业。“对他们而言,做大模型这一类‘铲子’的必要性并不大,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如何用好AI技术。”他说。

优先用好AI技术确实是符合多数游戏厂商实际情况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多家大模型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为不少游戏厂商提供了一个试水和调教AI技术的快速途径。

例如,汤姆猫在一季度将旗下新产品接入了ChatGPT,巨人网络(002558.SZ)和中手游(00302.HK)等公司则选择接入由百度研发的“文心一言”大模型。

巨人网络总经理刘伟向记者阐述了公司内部AI技术的具体发展计划。其指出,公司的第一个目标是推动全体开发人员学习使用AI工具,增加游戏内容的产出量。第二个目标则是计划能够在2023年三季度体现AI和游戏玩法的具体成果。

据介绍,目前巨人正尝试在《球球大作战》《太空行动》等产品内将UGC玩法和AI技术相结合,也正在“征途”IP下的多款MMORPG中进行智能NPC等探索。

中手游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今年2月,中手游正式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在研国风仙侠题材开放世界元宇宙游戏《仙剑世界》将优先获得领先AI技术的加持。据悉,《仙剑世界》将应用文心一言的技术,在游戏内实现NPC交互的功能和更加便捷的用户UGC创作。通过与AIGC技术的结合,希望为玩家提供“万物皆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

完美世界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完美世界内部已成立AI中心,由公司游戏业务CEO负责,中台技术部门牵头,各项目制作人深度参与,大力研究及推行AI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降本增效渗透全链条

在2023年3月举办的英伟达GTC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在ChatGPT推出并迅速走红后,“我们正处于AI的iPhone时刻”。

类似的论断如果挪至当下的游戏行业很可能同样成立。在新一代AIGC技术的赋能下,游戏行业的“iPhone时刻”已无比临近,今年一季度正是游戏公司们普遍觉醒的节点。大量厂商迅速入局AI,为的是在新一轮行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游戏是娱乐及媒体行业中对实时交互要求最高的品类。作为集美术、动画、音乐、文字等多模态内容为一体的复杂娱乐内容,游戏行业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即在给定产品质量水准的前提下,无法实现快速、低成本的制作。如今,随着AIGC等AI新技术的发展,这一“不可能三角”有望被打破。

游戏行业头部引擎Unity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AI在游戏创作工作流各环节中的进化速度并不统一,但可以肯定的是,AIGC将逐渐渗入游戏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为工作室的创作力和生产力带来指数级提升。

“比如在脚本创作阶段,过去所有游戏中的人物对话,都是由人类来写的,而随着大语言模型的不断发展,AI生成的人物对话已经可以赋予游戏角色贴切的性格、目标和动机,也就是说,在游戏脚本的策划阶段,AI已经可以很顺畅地参与工作并交付优质的产出。”该负责人表示。

“除了文字,图片和视频也势必受到AI的影响,因为大语言模型的趋势必然是多模态。文字与图片及视频之间各种跨模态链接所构筑的数据也被不断用于训练大模型,这也是为什么AI绘图和AI生成视频在过去几个月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进化。”他补充到。

生成式AI技术的崛起给游戏公司优化传统生产流程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一名上海游戏厂商员工向21记者指出,现阶段AI技术对于B端生产方的影响远大于C端用户,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基础研发流程减负以及收缩美术、文案等内容方面的成本。

如吉比特(603444.SH)在今年4月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就提到,目前AI相关工具对公司的实际工作已经有了帮助。比如美术人员可以利用AI作画工具快速构造素材并再创作,且ChatGPT这类自然语言生成内容的工具也被应用到策划设计工作中,提高了生产效率。

AI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研发流程减负和成本收缩直接导向利润率抬升。仅就美术成本而言,据财信证券测算,A股游戏公司及部分研发费用率较高的游戏大厂,目前的平均研发费用率大约在15%至30%的区间中,而研发成本中约70%为美术成本。假设AI技术最终能够减少30%至50%的美术成本,则大约能提升3.15%至10.5%的利润率。

如果将AI的介入环节扩展到游戏研发和运营全链条,其对厂商盈利的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放大。西部证券近日指出,从游戏资源制作到游戏运营和游戏生态建设,AI能够在游戏的各个环节赋能,助力游戏行业实现收入和利润空间的新提升。

“成本端,AI作为生产工具,通过辅助游戏资源生成和简化运营工作流程,可以帮助厂商降低游戏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即整体上能提高利润率水平。收入端,AI可以通过智能NPC和智能人机等给游戏带来交互性、个性化体验的提升,提高玩家对游戏的黏性和付费意愿,即用户数量、时长、付费率和ARPPU的提升。”西部证券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述AI降本增效逻辑堪称“性感”,但游戏企业的AI进击道路不会一路坦途。除了要应对行业内激烈的AI竞争,在自身AI建设方面,游戏厂商未来很可能也将面对不少的难点和抉择时刻。

例如,当前AI技术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取舍即是其中之一。短期来看,部分厂商使用AI技术节约的成本可能很难覆盖技术布局的成本。此种情况下如何找到经营平衡点并选出正确发展路径,对企业来说是一大考验。

人工智能科技公司rct.AI CEO陈雨恒曾向记者指出,虽然AI技术的应用看似会取代部分岗位,但实际核算成本时,AI公司的技术投入要远高于企业招聘基础美工、程序员的用人支出。

“当AIGC试图参与更为深入的研发工作时,通用性方案就难以胜任了,企业往往需要定制化服务或自行研发专用AI。”他说。

(作者:孙煜,蔡姝越 )

蔡姝越

21记者

常驻上海。关注国内外游戏行业一切动向,长期追踪版号、出海、元宇宙、电竞、未保等话题。微信:setmeabla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