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各国应开放包容,共促全球稳定与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5-23 05:00

日前结束的七国集团(G7)峰会发表声明,表示会合力打击“经济胁迫”,挫败任何要把贸易和供应链“武器化”的企图,并通过“经济胁迫协调平台”,针对经济胁迫行为发出预警,以及定期开会磋商。

虽然G7的声明没有点名哪些国家涉及经济胁迫,但在会议期间,英美等国公开指责中国使用“经济胁迫”手段,解决国际政治争端。中国外交部坚决反对G7在广岛发表的联合声明,批评G7执意操弄涉华议题、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已就此向峰会主办方日本提出严正交涉。

“经济胁迫”原本是美国发明和垄断的手段,通过其绝对主导性的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权力,为本国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的搞胁迫外交和经济制裁。除了长期经济制裁古巴、委内瑞拉、朝鲜、伊朗等国以及偶尔制裁欧盟国家外,近些年,对中国频繁采取经济胁迫手段,强征关税,对我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技术封锁,甚至以长臂管辖威胁多国参与封锁,启动了去全球化的进程。去年,俄乌冲突后,美国禁止别国进口俄罗斯能源,还将俄罗斯主要银行从SWIFT剔除,冻结和没收俄罗斯政府和官员的财产,震惊世界,拉开了全球去美元化的序幕。

事实上,美国最早大规模实施经济胁迫的对象是日本。在1980年代,当日本GDP达到美国一半时,美国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然后又针对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进行疯狂的制裁,并成功削弱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力。近两年,美国又通过政治手段施压台积电、三星等公司赴美投资半导体,同时胁迫对方交出企业核心数据和商业机密。

长期以来,任何不符合西方利益的国家,都被冠上帽子并进行制裁,对各种援助和商业融资提出政治限制条件等,居高临下地显示文明优越并实施全球霸权。但是,在俄乌冲突后,全球南方国家以及大部分亚洲国家都选择了中立立场,世界已经厌烦西方的虚伪叙事,这使得欧美国家有了危机感,并正在尝试改变。

特朗普政府发动对中国的关税战,并连续打击中国企业,实施“美国优先”战略,以保护主义姿态启动了去全球化进程。冷战后建立的全球体系,被美国逐步瓦解,尤其是对WTO的打击,使世界经济变得日益碎片化。在疫情期间,美国、日本等国以安全为由,发动全球供应链调整并与中国脱钩。但是,西方国家这些行动被视为对全球化体系的破坏,“脱钩”叙事几乎等于新冷战,即建立两套不同体系。

脱钩叙事的破坏性,使得正在谋取发展的南方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更加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经济合作与增长,并开始远离美元霸权体系,这对美国极为不利。与此同时,在西方联盟内部,越来越多的国家反对与中国脱钩,不想被美国捆绑,如德、法等国加强了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在美国内部,与政客不同的是,商界更愿意与中国继续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与中国脱钩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与中国脱钩无法获得多数支持。

因此,美国主导的G7改变修辞,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为“去风险”采取供应链多样化,以淡化世界的担忧和不满。为了将所谓“去风险”正当化,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的帽子,以显示自己的道德合理性,这种自欺欺人的抹黑手段,中国当然反对。但是,“去风险”真正目的,是G7各国合理化自身产业政策,美国在芯片和新能源等方面实施了排他性的补贴政策,导致欧盟和韩国十分不满,欧盟正在采取针锋相对的产业政策,各国都在以“去风险”的名义强化国内产业政策,这是西方虚伪的政治游戏。

美日等G7国家,不能只从G7等少数国家利益出发,损害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而应顺应开放包容的时代大势,多想想如何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