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访谈丨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全球国际合作范式效应非常显著

一带一路前沿胡慧茵 2023-05-26 20:5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今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一系列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15个月;3月8日,亚吉铁路运营5周年庆典活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3月19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迎来开通运营一周年……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为各国共同繁荣带来新的机遇。

围绕着“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中起到的作用,中国和东盟如何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过去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所带来的影响等话题,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受访者供图)

中国与中亚合作成果体现在“五通”

《21世纪》:你如何评价过去十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在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万喆:过去十年,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中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是中国命运与共的好伙伴、好兄弟,中亚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体现在“五通”方面。首先在设施联通方面,由于中亚本身的战略地位突出,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中基础设施建设为首要方向,2020年中国在中亚的“一带一路”投资项目中基建投资占比 达60%以上。过去十年来,中国和中亚国家积极推动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在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能源、电力等领域开展了各种合作,催生出经济的新增长点,打通了与欧洲陆路联系的通道。

中亚的交通走廊也成为一条钢铁走廊和生命线,对中国对外的联系比如与欧洲的联系,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中亚国家来说,交通联通让它获益良多。中亚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从“陆锁国”转变成“陆联国”。再比如中国参建的双西公路、中吉乌国际公路等,巩固了该地区多式联运的一体化。

在贸易畅通方面,去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约40%,比建交时增长约100倍,中亚五国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自中亚国家进口农产品、能矿产品同比增长超过50%;中国与中亚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95%,越来越多的中亚优质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50亿美元。

另外,中国跟中亚国家还打通了资金融通的“血脉”。中亚地区的金融业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过去十年来,中国金融对它的帮助使其在资金融通方面得到明显的进步。从2011年起,中国央行与中亚国家的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的银行在海外设立分行,以及收购外资银行股权、建设并投资金融机构等,推进中国在中亚地区金融网点的布局。

至于民心相通,中国和中亚在地理上毗邻,在文化上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在文化、教育、旅游方面的交流日益活跃。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哈、吉三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也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世界首个被列入名录的丝路遗产,也是中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的申遗项目。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

《21世纪》:未来中国要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发展战略对接?双方将在哪些领域和方向形成深度互补的关系?

万喆:未来中国跟中亚国家的合作要聚焦在高质量发展。未来十年是一个再出发的起点,特别是中国-中亚峰会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启新征程,未来应该朝着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前进。比如即将开通的中吉乌铁路。实际上会促进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市场的深度融合,相互连接也会更加畅通。

首先,为了高标准发展经济,未来中国和中亚要构建起新亚欧大陆的南部通路,这不仅拓宽了运输范围,也将改变我国西部的交通格局。

其次,要可持续发展。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底色,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都在积极推动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中亚五国本身资源丰富,有丰厚的传统能源资源。目前我们和中亚国家本身有传统能源的合作,未来可以继续拓展可再生能源、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合作和高新产业的合作,比如,哈萨克斯坦有较大的清洁能源出口的潜力。未来中国可以与哈萨克斯坦进行氢能开发、加深贸易合作,如此就能带动氢能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在粮食安全合作方面,中国和中亚地区进行的农业合作稳步推进,比如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未来两方会共享先进的农业技术,为中亚地区增加收入,实施减贫惠民的计划。

此外,我认为跨境电商和职业教育,都是未来中国和中亚地区合作的重点领域。首先在跨境电商领域,比如丝路电商是推动中亚共享中国大市场的机遇,以此推动中国中亚的货物贸易优化升级,也会扩大进口中亚国家的优质农副产品等,双方的贸易往来也会借此升级,更好地惠及民生。对于职业教育,中国和中亚地区会形成一批鲁班工坊,助力培养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中亚机制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所起到的示范作用?

万喆:在机制层面,主要是政治互信的引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发展成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另外,我们跟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都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自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以来,一直支持它们国家的建设。

顶层设计是国家关系稳固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尊重中亚国家的发展道路、民族文化传统等,在政治上建立互信,建立地区安全合作。去年,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的视频峰会上,中国和中亚的合作机制就应运而生了。此次的中国-中亚五国峰会,成为中国-中亚机制建设的里程碑。可以预计,未来中国跟中亚国家的交流会更加密切,实现机制常态化。

应把重点放在政策沟通

《21世纪》:在你看来,中国和东盟是如何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哪些显著特点?

万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让双方实现更高战略层面的合作。以老挝为例,本来是东盟国家中唯一的内陆国,交通不便是其经济发展中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中老铁路让老挝变得四通八达,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也带动整个东盟的人才来往、物流贸易、旅游的发展,这也是“强经济、惠民生”的重要表现。

中老铁路开通后成效显著,通行时间缩短一半、运输成本下降30%。铁路开通后,附近土地升值了,周边的水电、通信设施得到完善,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减贫。另外,从经济影响上来说,铁路开通肯定会带动沿线的旅游、农业、水利以及城镇化的建设,在吸引更多游客之余,还能吸引更多投资者。

中老铁路还极大地提升了区域性的互联互通水平,相当于打开了“黄金大通道”。未来中老泰三国都会作为泛亚铁路中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南直达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向北进入云南对接的陆海新通道。未来,中老铁路还能与中俄班列相衔接,形成泛亚、泛欧的物资通道。随着未来保税物流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在转口贸易电子商务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新的发展。

《21世纪》: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和东盟的双边关系将如何发展?

万喆:我认为未来应该把重点放在政策沟通。中国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各个领域务实合作的前提,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未来我们与东盟,还会通过政策沟通实现进一步的战略对接,推动沿线各国政府发展战略跟“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挖掘区域内的市场潜力,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布局。

中国的转型升级面临着产业链的重整,也意味着产业可能要重新布局。实际上我国跟东盟的对接,也有利于形成地域产业优势互补的新布局,未来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来制定区域合作的规划政策和措施,为大型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多的制度化支撑,以及政策、法律的支持,比方说RCEP也形成了更多制度化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国际合作范式

《21世纪》:如何评价过去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所带来的影响?

万喆: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全球国际合作范式的效应非常显著。“一带一路”倡议跟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非盟的2063年议程以及欧盟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了有效对接,形成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政策合力,以及更高层面的共识。

签署“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不仅有中亚、东盟地区等发展中国家,还有像希腊、意大利这样的欧洲发达国家。坚持共建、共商、共享的核心理念,成为了全球治理的重要共识。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开发机构和国际合作平台的设立,也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经过十年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沿线国家也增强了互信,逐渐发挥政策沟通、政策引领和催化的作用,而且合作领域涉及经济、人文、安全等,硬联通和软联通并行,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的成果。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项目也逐渐呈现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和升级的趋势。在中国“双碳”目标下,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绿色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也是未来培育合作的新增长点。而科技信息共享和创新成果转化,也会进一步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韧性。

第三是惠民生。秦刚外长说,十年里,“一带一路”倡议拉动了近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为沿线国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将要让4000万人摆脱贫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的扩大,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国情以及它们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进行合作。今后,在惠民生项目的开展上将优先建设一些小而美、标杆性的项目。

(作者:胡慧茵 编辑:李艳霞)

胡慧茵

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部记者

长期关注日韩和东南亚等区域的热点时事动态,掌握海外市场一手资讯。邮箱huhy@21jingji.com,欢迎交流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