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新型储能:狂奔中有哪些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费心懿 杭州报道
2023-05-27 05:00

5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开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展会现场人头攒动,开幕式主场论坛座无虚席。

根据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的统计数据,到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8.7GW,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成熟度和占比目前是最高的。储能总体市场规模已到1800亿元,同比增长了240%,显示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在研发创新领域,去年有50多家储能企业发布了新产品,数量超过60项。从可比数据的储能企业来看,2020年到2022年三年储能行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均在15%以上,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在致辞中提到,考虑到原材料价格逐步趋于理性,各地新能源配储政策逐步完善,独立储能商业模式不断优化并有望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储能应用分会预计,2023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5GW,2025年将达到70GW。另外,截至目前,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注册企业已超过8万家,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

“但是预计可能还跟不上实际发展。”王泽深感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下融合呼吁协作

虽然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行业仍处在产业变革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趋势的探索之中。不可否认的是,外资、合资、自主品牌及跨界新势力开始短兵相接,竞争陷入“内卷”,行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

多位企业家在公开演讲中,也谈及了储能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朱保义提出,今年以来,我们看到行业热度持续升温,在一二级市场得到普遍关注,其他行业的朋友们纷纷跨界而来寻求发展机会,已有的储能企业也正在向上下游拓展。

不过朱保义也谈到,实际上,纵观储能这些年,整体向好的同时的确也历经波折。自2018年锂电池储能装机容量突破吉瓦时至今,我们历经了政策调整、国际局势动荡、疫情冲击、供应链动荡、储能安全事故等,行业发展起起伏伏。目前有诸多问题仍待解决——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实际投资回报率、实际利用率、用户侧应用的审核流程等等,都存在优化空间。另外,国际形势依旧动荡,储能产品出口和供应链稳定都存在风险。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四雄提到,公司储能业绩在2022年增长了300%以上。2022年,公司在全球市场储能PCS出货量排名第二,在国内用户侧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第一。我们判断2023年是储能行业发展转型之年,为了储能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储能未来必须走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可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庞文杰提到,储能赛道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原材料价格的巨大波动、商业模式的有待打通、安全性存在巨大的挑战、源网荷储的相容性有待优化、储能电价的机制有待打通。同时,我们产业合作伙伴有待协同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相信产业都在努力。

纬景储能创始人兼副总裁陈摄军认为,规范化和智能化生产是发展储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撑储能产品迭代、推广、持续降本、扩大应用规模的关键条件。储能领域是万亿级别的市场,正迎来爆发式的发展机遇。实现我国“双碳”目标需要多方技术共同努力,形成一个百花齐放,多能互补的格局。

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新宇表示,储能行业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拼的是可靠性、效果与持续发展力。每一次技术创新,对于储能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而言,都有可能是短暂且稚嫩的。

姜新宇还提到,要避免为创新而进行的“创新”,行业需要以实效来验证创新,资本市场与储能行业需理性融合发展。技术跨界需要上下融合、全力协作,技术创新需要通过案例复盘,推崇适当“回头看”的技术创新,共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储能的使用价值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专职委员、特级战略技术专家郑耀东在探讨储能的定位时也谈到,“源网荷可称为‘三足鼎立’,但储能的体量与源网荷三者差距太大,并不是系统的第四只脚。”

而这一观点透露了储能在高速发展中略显尴尬的地位。最后,郑耀东提出,“使用价值是新型储能发展的唯一出路。”

王泽深则进一步从政策、技术、市场机制和产业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

王泽深表示,在政策方面,建议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强政策支持,培育不同应用场景的商业模式。同时,还要思考如何促进共享储能项目作为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的交易机制、准入标准、结算规则,以及如何在具备商业推广条件的地区修订峰谷差价。

在技术层面,需要面对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以及迭代速度快、竞争激烈的市场现状。因此,有需要培育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和知名品牌。同时,行业也需要思考如何实现储能系统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整体规划,实现相互协调和优化;如何结合不同地区发展的需要,统筹近中远期不同的技术路线、不同应用场景的发展目标。

在市场机制层面,王泽深建议,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在电源侧推动新型储能参加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在电网侧建立成本疏导机制,在用户侧鼓励分散能源资源以聚合的形式参加系统调节等。

在产业层面,王泽深建议,需要思考如何准确把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品质可靠、清洁绿色、效率优先的发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绿色设计、绿色回收的自主可控的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提高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运营能力,避免低价中标、恶性竞争、质量良莠不齐、安全隐患等问题。最后,要加强行业的自律,提高产业的韧性。

(作者:费心懿 编辑:张伟贤)

费心懿

21产经版记者

关注新能源产业,物流快递产业。联系方式:1891767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