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有望迎自律新规;银行理财公募“不赚钱不收管理费”;15家机构入局“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21资管+吴霜,实习生冯钰雯 2023-05-29 10:19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吴霜,实习生冯钰雯 综合整理

一、监管和政策

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明显收窄,保持在合理区间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分析了整体保险业、重点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研究了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一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5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3%,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5.7%;实际资本为4.7万亿元,最低资本要求为2.47万亿元。53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05家被评为B类,16家被评为C类,11家被评为D类,风险综合评级保持稳定。2023年一季度,保险业发展好于预期,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一季度保险资金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24%,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2、央行:加强政策发布解读和热点回应,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近日,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办公室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2年办公室系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认为,2022年,人民银行办公室系统充分发挥运转中枢作用有力服务中央银行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2023年办公室系统要以最高标准、最硬作风、最严纪律、最高效率做好办公室各项工作。政治上坚持走在“第一方阵”,作风上坚持作全行表率,履职上坚持务实高效,纪律上坚持最严标准。会议强调,要加强政策发布解读和热点回应,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拟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由试点业务转为常态化业务

5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今日已向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拟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由试点业务转为常态化业务,符合一定条件的机构均可开展。

4、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指引》共计32条,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投资、运作管理等环节提出规范要求。《指引》发布后,募集及存续门槛、规范申赎管理、锁定期安排、组合投资等方面的要求引发市场关注,对私募基金的募集以及存续门槛做出强制性要求,能够确保基金拥有足够的规模进行有效的投资管理。这项规定也会使得部分迷你私募基金面临清盘风险。

二、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 5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苑志宏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苑志宏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有望迎自律新规,这些行为或被禁止。5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当日下午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委会召集研讨会,探讨话题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下文简称《行为准则》)的研究制定。这或将意味着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有望迎来统一的自律规范。根据记者了解,本次《行为准则》对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设置了“三条基本要求”“三条展示要求”和“三条禁止行为”。(21世纪经济报道)

存款再度理财化!业绩展示即将统一规范,优质理财产品“吸金力“或倍增。4月存续理财规模环比增长,且5月以来新发理财继续回暖。伴随住户存款下降,机构表示,存款出现理财化现象。特别是五一长假结束后,周度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恢复到了此前的高峰水平。据普益标准的数据,上周(5月15日-5月21日)全市场共新发了641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38款,其中106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2%;535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0%。(财联社)

业内人士:银行理财公司应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自身投研能力。近日,部分养老理财产品首度分红,用“真金白银”给予投资者信心和回报。截至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共发行51只,累计发行规模超千亿元。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养老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在此背景下,更多产品有望陆续进行分红。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公司应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持续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在混业竞争市场中建立和巩固比较优势。(财联社)

首只!银行理财公募“不赚钱不收管理费”。近日,招银理财发行的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产品(类公募基金)打破了常规的不论涨跌固定收费模式,规定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暂停收取管理费,等回到1元后再恢复收取。根据公开信息,该产品首次投资最低金额为100元,发行规模下限200万元,上限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产品在5月30日成立后有6个月的封闭期,在封闭期内只能申购不能赎回。(财联社)

代销机构自建私募基金转让“平台” 场外操作或暗藏风险。近日,多位中长封闭期私募基金持有人在一家基金代销平台上发布基金份额转让信息。据投资人透露,私募基金份额的出让方和受让方可以在该平台上完成对接事宜。随着越来越多的头部私募发行中长封闭期产品,转让基金份额的需求有所增加,此类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平台”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不过,业内人士提示,场外转让或受让私募基金份额时,投资人应提防资金安全风险,私募管理人也不应借此规避监管。(上海证券报)

量化多头策略缘何表现强于主观多头?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主观多头策略私募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3.7%,正收益占比不足六成,而同期量化多头策略产品整体收益和正收益表现更优。与此同时,多位私募市场人士透露,最近渠道发行也颇为“偏爱”量化多头策略。(上海证券报)

4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备案规模345.42亿元,环比降29.29%。2023年4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3,705只,较上月增加171只,环比增长4.84%;新备案规模686.96亿元,较上月减少208.78亿元,环比下降23.31%。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740只,占新备案基金数量的73.95%,新备案规模345.42亿元,环比下降29.29%。(财联社)

私募魔女遭“精准爆破”?产品净值大跌!5月22日,第三方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李蓓管理的一只代表产品上周单周净值大跌8.54%,而前一周,该产品净值下跌4.66%。在此情况下,截至上周末,该代表产品今年以来业绩为-3.19%,近一月为-13.96%。记者独家获悉的一份资料显示,半夏投资负责市场方面的人士22日就此对渠道回应称:“的确犯了一些错误,在股票上和商品上都犯了一些错误,行情比较极端,都出现了不小的亏损,所以阶段性回撒较多。(公司)坚持一贯的风控框架,已经大幅减仓控制风险敞口。”(中国证券报)

年内多家上市公司参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点投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2日,年内已有33家上市公司发布设立或参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公告。从投资领域来看,多只基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医疗生物、机械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证券日报)

公募“平台型产品”启航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能否为业绩“赋能”?A股热点频繁切换,主动权益基金年内的业绩表现呈现出两极分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在主动权益基金中,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达到20%以上的基金共有65只;同期,净值跌幅超过10%的基金多达850只。(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来竟不见一家新增登记私募,更见4月份新增备案三个数据环比下降。5月22日,中基协披露了私募基金登记及产品备案4月月报。较3月份,4月的存续私募基金家数、旗下在管基金数量、在管基金规模环比均有增长。截至4月末,存续私募基金共22270家,环比增长0.42%;同一时期,存续私募基金共计153539只,存续基金规模20.75万亿元,环比增长2.05%;管理基金数量为153763只,较上月增加3317只;值得关注的是,5月初至今,暂无一家新增登记私募在册。(财联社)

“掘金”另类资产,私募基金加速入场万亿级REITs赛道。随着市场的持续升温,各类金融机构也加快了在公募REITs相关业务上的布局。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私募市场上出现了专注于基础设施 REITs领域的投资的私募基金。目前,我国共有29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获批,其中27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已上市,底层资产范围覆盖产业园区、高速公路、仓储物流、污水处理、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和新能源等多种类型,募集资金超900亿元,回收资金带动新项目投资近4500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基金业协会下重手,5家私募被罚,其中3家被“摘牌”!5月23日,基金业协会一口气发布了5家私募机构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其中有3家私募机构被撤销了私募管理人的登记资格,另外还有两家私募机构被协会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产品备案6个月。据了解,这5家私募机构乱像频频,比如北京国益政通投资基金存在信批违规,部分私募基金未履行备案义务,挪用基金财产等问题;上海汇诺投资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等。在此次基金业协会的自律检查中,有私募机构再三推诿,不配合协会的自律检查。福建省未然资产就因为不配合协会自律检查等事项被撤销管理人登记。上海淘谷资产因出借账户给上海映雪投资等问题被协会撤销管理人登记。(每日经济新闻)

首只强制退市转债将出现,已有不少百亿私募盯上可转债市场。5月24日,*ST搜特(002503)公告,公司收到法院终结预重整程序通知书和不予受理重整申请裁定书。前一日,该公司已发布公告,由于公司股票已连续二十个交易日(2023年4月18日-2023年5月22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深交所规定,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可转换公司债券将被终止上市。这是A股史上首只因正股退市而强制退市的可转债。(澎湃新闻)

年内13地证监局对44家私募开出罚单,信披违规是主要原因。据证监会网站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4日,今年以来,已有13地证监局对44家私募基金及其相关负责人开出60张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综合来看,信披违规、违反投资者适当性、未充分履行谨慎勤勉义务以及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履行报告义务等成为被罚重点。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近年来,严监管成为私募行业的常态,进一步推动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提高信披质量、打击非公平交易、强化产品设计监管等方面入手。(证券日报)

认购特定存量城投债的私募产品兴起,三项风险引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市场上通过二级策略投资高收益城投债的机构不少,这类操作主要通过投研获取收益。但与此同时,一些私募基金募集资金后在二级市场认购特定城投债,这类行为存在合规嫌疑,且有一定风险:一是可能涉嫌不正当交易,二是可能存在流动性和信用风险,三是涉嫌公开募集资金。 监管部门近期也强化对相关业务的监管。4月中旬,监管部门对固收类私募产品进行规范。其中,监管部门要求,存量私募产品投资于城投债的,且自然人投资者超过30人或者自然人投资者的出资比例超过基金实缴出资50%以上的,要求管理人先降低此类产品的数量,然后才可以备案新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

预定利率再下调,保险产品如何变化?要抢停售前的3.5%产品吗?最近,监管向保险公司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寿险公司将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降至3.0%,这意味着保险产品的保证收益将有所下滑,进而引发了保险代理人一波“隐秘”的“炒停售潮”。(新京报)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拟常态化经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有望扩容。5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向业内就关于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拟由试点业务转为常态化业务。征求意见稿明确,险企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须符合一些条件:上年度末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实收资本)的75%;上年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上年度末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低于100%。(上海证券报)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多家信托公司推出创新产品。5月21日,北方信托推出“恒星计划-关爱心智障碍者家庭系列信托”,该系列信托旨在满足心智障碍者家庭在子女托付、保险保障等方面需求,重点服务心智障碍者这一特殊群体。此外,五矿信托、百瑞信托、华宝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创新推出多种信托产品,助推信托功能本源回归。(中国证券报)

15家机构入局“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内预计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10万亿元。目前至少15家信托公司披露了自身在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领域的业务探索及转型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众多创新业务一样,风险处置服务信托报酬利润率较低,市场竞争出现了一定的无序化苗头。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2年信托行业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务规模约1.5万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化重组和破产服务信托的市场需求将达10万亿元。目前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已是以万亿计。原中国银保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推动累计处置不良资产9.2万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处理不良资产超过3万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三、市场和数据

截至4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75万亿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2270家,管理基金数量超15.37万只,管理基金规模20.75万亿元。该规模较上月增加4167.28亿元,环比增长2.05%。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4月末,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99775只,存续规模5.94万亿元,环比增长4.86%;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410只,存续规模11.16万亿元,环比增长0.54%;存续创业投资基金20926只,存续规模3.04万亿元,环比增长3.61%。

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稳健增长,金融服务持续加强。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64.5万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29.6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中国5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第9个月持稳,1年期品种报3.65%,5年期以上为4.3%。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二类均与此前保持一致。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另外,央行22日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完全对冲到期量。分析指出,5月MLF延续加量续作,但利率连续9个月维持不变,使得本月LPR下调的概率大幅降低。LPR是否继续调降,将主要取决于银行息差表现情况。预计未来一段时期,LPR大概率仍维持不变。

4月债券市场发债超6.2万亿元。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2153.6亿元。其中,国债发行7518.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728.5亿元,金融债券发行10057.7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5214.6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257.5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1966.8亿元。截至4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48.7万亿元。

今年1至4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8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商务部最新发布,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以对外承包工程为主体的对外合作呈现深入推进的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8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5.3亿美元,同比增长9%,占同期总额的17.8%。

股票市场:截至5月26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今日收盘涨跌不一,沪指涨0.35%,收报3212.50点;深证成指涨0.12%,收报10909.65点;创业板指跌0.66%,收报2229.27点。成交额超过8000亿,行业板块涨多跌少。AI赛道大涨,教育、传媒、通信、软件板块领涨;新能源赛道走弱,光伏、锂电、风电板块领跌。

债券市场:中证转债收涨0.31%,报404.24点,五日累计上跌0.51%;上证转债收涨0.20%,报351.92点,五日累计下跌0.59%。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065%,上涨0.28BP;10年国债活跃券报2.7200%,上涨1.25BP;10年国开债活跃券报2.8840%,上涨1.65BP。

(作者:吴霜,实习生冯钰雯 编辑:方海平)

吴霜

记者

记者,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关注资管、财富管理最新动态,欢迎爆料、讨论,邮箱:wushuang@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