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武汉报道 全国各省份2022年人口数据已相继出炉。作为全国人口第十大省份的湖北,在2022年实现常住人口14万的增量,与安徽并列全国第2,仅次于浙江的人口增量。
发生了什么?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湖北全省常住人口为5844万人。若与2020年的七普数据对比,湖北人口两年增长了超过68万人。若扣除人口自然增长人口,仅计算人口净流入规模,湖北在最近两年里人口净流入超过85万人(因为湖北在2021年、2022年均出现自然人口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湖北省和省内13个地市的人口数据发现,湖北人口的正增长主要得益于省会城市武汉强劲的人口吸引力:2021年和2022年两年期间,武汉常住人口增长超过140万人。此外,湖北省域副中心襄阳两年增长1.5万人。值得注意的是,除武汉和襄阳外,湖北其余地市2022年末常住人口与七普数据对比均出现了负增长。
这无疑透露出湖北人口潜力上的隐忧。与此同时,湖北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低龄人口慢增长、老龄人口快增长、劳动适龄人口缓慢减少”的特征。梳理发现,湖北省内除鄂州、咸宁、武汉、黄石4座城市外,其余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过半数城市已经突破20%。
当人口形势变化带来严峻挑战,湖北应如何应对?
2022年常住人口增长14万
湖北是全国人口规模第十的省份,省会城市武汉人口已超千万。2022年,武汉常住人口为1373.9万人;黄冈、襄阳、荆州三市人口规模处于省内第二梯队,均在500万量级;孝感、宜昌、恩施、十堰、咸宁、荆门、黄石、随州8市常住人口在200-500万区间;鄂州常住人口在百万以上。
2022年,全国各省份人口“成绩单”已经出炉。从全国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湖北以常住人口增长14万的成绩与安徽并列第2,仅次于人口增量为37万的浙江。
若以人口净流入来计算,2022年,湖北常住人口增加了14万人,其中自然增长人口数为-11.7万人,机械增长人口数即净流入人口约为25.7万人。而在2021年,湖北省常住人口增量为55万人,其中自然增长人口数为-5.09万人,机械增长人口为60.09万人。也就意味着,2021年和2022年两年时间,湖北人口净流入规模超过85万人。
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学者黄文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出现了一部分的人口回流。同时,湖北拥有武汉这一超大规模的城市,对于人口尤其是中部其他城市的人口具有一定吸引力,使得湖北整体人口出现较为明显的正增长。
将湖北2022年14万的常住人口增量拆分来看,武汉无疑是其中的增长主力。2022年,武汉常住人口增长9.01万人。除武汉外,宜昌、十堰、恩施、襄阳、咸宁、黄冈、荆门7市去年常住人口也实现正增长,但都不超过万人。
如果与七普数据对比,湖北人口规律则更为明显。武汉2022年末常住人口总量比七普时增长了超140万人,襄阳增长1.5万人。但除武汉、襄阳外,湖北其余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对比七普数据均出现了负增长。
武汉两年获得超140万人的高增量,疫情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受疫情影响,武汉当年关闭的工厂、企业众多,出现了人口的大批撤离。在2021年时,流出人口陆续回到武汉,导致2021年武汉常住人口增长一年超过了120万,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首位。2022年,武汉9万人的增量,则是当地经济复苏、产业发展提速下回归正常增长曲线的现象,从中反映出武汉具备强劲的人口吸引力。
而大部分城市人口负增长数据背后,则透露出湖北人口增长潜力上的隐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武汉具有较为强劲的人口吸纳能力,预计在未来几年仍然会保持人口净流入的趋势。但就湖北其他地市而言,人口负增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未来面临的人口增长压力较大。
“这与湖北省的区域结构有关。”石智雷进一步分析,湖北省内,武汉市“一城独大”,城市首位度非常高,对周边区域有着很强的虹吸效应;在地理上具有“一红一绿”的特点,东部是大别山区,西部是武陵山区等,只有中部江汉平原一带属平原地区。两大山区耕地规模有限,农村人口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大量外流。近几年随着农业产出效益和附加值下降,导致江汉平原人口外流规模和速度逐年加快。总体来看,产业结构和层次体系上的特点造成了湖北人口外流的趋势。
从相关测算数据上看,湖北外流人口主要流向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黄文政认为,湖北省内武汉等地高校众多,能够吸引大量的省外人口前来就学。相比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湖北住房、生活成本压力相对更小,对于年轻人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尽量发挥这一优势,将更多外来人口留在湖北。
老龄化形势严峻
当全国均在探讨生育率下滑和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湖北亦面临同样的困局。
七普数据显示,湖北13个地市中,除鄂州、咸宁、武汉、黄石4座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城市均高过七普时全国18.7%的平均线,其中超半数城市已经超过了20%。
与此同时,湖北出生人口数量仍在减少。2020年湖北全年出生人口为48.3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28‰。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为40.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98‰。到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降至3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8‰。从湖北各市公布的数据来看,省内如武汉、襄阳、孝感、宜昌等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出生人口数均在逐年下跌。
湖北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叶福生在2021年5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湖北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低龄人口慢增长、老龄人口快增长、劳动适龄人口缓慢减少”的特征。
石智雷向记者表示,以往湖北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基本与全国平均线持平,但在七普数据公布后,可以看出湖北老龄化的整体水平已经超越全国,并且面临发展速度加快的问题。通过测算,预计湖北将会在2030年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其中荆州和宜昌或将在2024年率先进入这一阶段。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石智雷提到,20世纪60年代湖北迎来了第一波“婴儿潮”,当时年出生人口在2700万左右,如今这一波人将在未来十年逐步进入老龄,对于整个湖北的人口的老龄化都会带来加速推动的作用。
“一老一小”不仅是湖北面临的难题,也是全国当前面临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力度,同时优化托育等服务,借此提高出生率。
湖北同样在发力稳定和提升生育水平。就在日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了《按政策生育三孩发放育儿补贴实施方案》,被网友称作是湖北“史上最强”三孩补贴。其中提出,对2023年1月1日后满足相关条件生育三孩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年每孩可享受育儿补贴1万元,最长可享受至6周岁。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之前,荆门在2022年11月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对夫妻双方中至少一方为该市户籍、在市内医疗机构生育三孩的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满3周岁。
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湖北已经出台三孩补贴政策地区,整体政策力度处于较高水平。例如,长沙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按其合法生育的第三孩及以上孩次,每孩次一次性补贴1万元。温州拟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2000元和3000元。
石智雷认为,相比武汉其他区域而言,东湖高新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吸纳了大量年轻、高学历群体就业,生育压力相对不算大,出台这样的补贴政策并不是因为低生育率的迫切性,而是一种前瞻性的理念,因为刺激生育率在短期内无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而在黄文政看来,提高生育率而言,仅靠地方政府无法形成激励机制的闭环,最终需要依靠国家层面的力量来进行推动。
总的来看,湖北各地市积极出台生育补贴政策,体现出湖北已充分认识到当前人口形势的严峻性,意识到生育规模下降和老龄化趋势加剧带来的隐患。据一位参与了相关政策制定的专家透露,目前湖北正在筹备出台省级的生育支持政策,湖北省卫健委已经广泛征求意见,各部门正在进行审议,将会于近期发布。
石智雷表示,当前国内多数城市已经走出了以往粗放扩张式的人口发展模式,应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中来,形成从人口规模增长向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上的转型。此外,要加强对女性生育期间的各方面保障,提升各项服务的普惠性,真正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作者:吴文汐 编辑:陈洁)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