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域再平衡丨云浮立足“绿色”重塑发展动力,能否抓住“东融湾区”机遇?

大湾区观察柳宁馨 2023-05-31 15:3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云浮报道

身处沟通大湾区和大西南的咽喉要塞,云浮却一直是广东存在感最弱的城市。

1994年,云浮市由从肇庆划分出来的云浮、罗定、郁南、新兴合并而成,也是广东最年轻地级市,由于矿产资源丰富,这里也被称为“硫都”、“石乡”,58种矿产分布在7785平方千米的土地,成为云浮发展工业的资源家底。

建市29年来,云浮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去年,云浮的GDP为1162.43亿元,约为深圳的3.6%,在广东垫底。

但是,广东下决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这给了云浮新的发展机遇。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珠三角的产业有序向粤东西北转移,云浮临近广州都市圈,成为承接广州、佛山产业的首选区域之一。

去年,云浮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排名广东省第1位,总量位居全省第14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和上缴中央及省财政“双百亿”,刷新云浮建市以来的新纪录。此外,2022年,云浮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同比上升11.8%和17.7%,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0.1%,增速均排在广东省第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云浮定下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

在广东又一轮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浪潮下,云浮能否抓住“东融湾区”的机遇、实现快速发展?以矿产资源起家,欠发达的山区城市如何转变思路、升级产业、向上突围?

因矿而兴的年轻城市

从云浮东站走出,映入眼帘的是几幢未建好的住宅楼,一幢楼上还挂着条幅,上面写着“首付2万购公园旁阔景高层”。这里是云浮新区的核心区域,生态良好但人烟稀少。

2014年,云浮新区正式挂牌成立。5年前,这里是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所在地,引进不少佛山对口帮扶云浮的产业。

从建设步伐来看,云浮新城并不算快,原本云浮依靠矿产等资源经济起家,产业单一,财政薄弱,从建工业园转向建新城,引进了多元产业,但民生配套还未跟上。

登上出租车,一路上经过九曲岭、笔架山等山岭,越过蜿蜒隧道,来到老城区云城区,当出租车沿着324国道驶入市区,这座“石材之乡”的样貌逐渐显现:道路两侧是连片的石材店铺,仓库般纵深的展示厅放置着成片排列、切割完整的大理石材,颇为壮观,这里分布着4000多家石材厂商,产品涵盖千余花色品种。

石材,是云浮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典型名片。

在云城区高峰街道的云石遗址公园,有两座著名的小石山,这是云浮最早、最大规模开采云石的地方,生产代号为“401”、“402”云石板材。

云浮本地出产的石料曾有不少高光时刻:1959年,云浮的大理石料曾被用在人民大会堂的建筑中;改革开放后,云浮第一家个体石料厂成立,赚了行业第一桶金;再到1993年,云浮市(县级)石材企业发展到近4000家。

1994年云浮建市后,扩建改造324国道,在道路两旁建起了工业园,大量石材企业入驻。“以前,324国道附近的工业用地价格全国领先,做石材生意都去那里,富起来不少人。”云浮的出租车司机对此有所耳闻。

经过多年发展,从云城腰古到罗定方向的324国道已成为云浮石材的产业风景线,被称为“百里石材长廊”。

只是,如今售卖的石材不再是本地云石,更多是莎安娜、奥特曼等外来品种。随着云石资源的枯竭,云浮石材企业开始在世界各地采购原料,来自伊朗、意大利、巴西等地的石材荒料通过铁路、货轮运到云浮,加工后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情形。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一些需要转型的资源地区而言,随着资源枯竭衰落,要未雨绸缪地转型,提早规划接续产业,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资源型产业往产业链下游延伸。

从开采转到加工,目前云浮已有6175家石材市场主体,石材加工产业链逐渐发展起来,截至去年年底,石材产业链在谈项目20个,计划投资金额438.8亿元。

近年来,云浮锚定“园区化、数字化、品牌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打造千亿级绿色建材产业集群,涉及高端板材(天然石、人造石、工艺品)、智能机械、绿色建材、辅料等上下游产业。

今年5月,《云浮市扶持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试行)》发布,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园、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支持石材企业入园发展、集聚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的石材链主企业。

城市要对资源进行具体分类,有些不一定要转型,一些重要资源还是要合理开发利用。陈耀认为,技术、资本实力不足情况下的粗放式开发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而引进资本较强、技术支撑的大企业,有利于资源开发的升级。

发展生态经济

发展经济是云浮最紧迫的任务,但云浮不想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朝着循环经济、“无废城市”的方向探索。

云浮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思路已经转变,探索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去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以61亿元竞得云安区都杨镇观音山矿区采矿权,未来将在此打造大湾区“建筑骨料粮仓”。

在云安区观音山,矿产资源绿色开发项目正在进行中,这里的矿山将采用绿色开采方法,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设先进建筑材料制造生产基地。这仅是云浮做优千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的一个案例,统筹矿山、骨料、机制砂、混凝土和预制件等关联产业联动发展。

云浮市云安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游伟新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道,云安区还将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包括砂石骨料加工基地、物流运输廊道和相关产业园,“我们的发展思路很清晰,围绕循环经济、‘无废城市’,整合资源产业,有用的资源就集中开发,其他的资源就整治、复绿。”

在云安区都杨镇,原本粗放式开采的11个小型旧矿场已经关停了8个,后续3个矿场到期后也会关停,进行“矿山复绿”。

循环经济、“无废城市”的核心在于从材料、制作到产品回收进行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水等能够被有效处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

在云安区的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废气发电、废渣增值、废水循环”循环经济模式正在推行。云安区拥有全国产量第一的硫铁矿,目前拥有4家硫酸厂,但矿渣处理是一个难题,除了企业内部“小循环”,云安区也在联系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全市的废弃物处理进行系统规划。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绍晴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云浮要跳过中间的工业污染,避免传统资源破坏的老路,发展更加高质量、绿色的新型资源经济,“事先做好规划很重要,要把绿色可持续运营的招牌打出来。”

云浮鲜明地提出,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构建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目前,云浮形成绿色建材、金属智造、化工、生物医药产业、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轻工纺织、食品工业、汽车制造业等八大特色产业。

虽然建市时间短,但云浮所辖的县区已有各自的产业发展基础。新兴县的不锈钢制品产业起步于1984年,现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现代产业链,凌丰集团和万事泰集团是两大链主企业。

万事泰集团建立起不锈钢研究院,专攻新材料、智能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研发,也将智能生产线和企业自建的博物馆串联起来,打造一条既能介绍厨具行业文化,又能体验现代厨具生产发展、智能制造的线路,未来还将联动六祖故里旅游资源开拓更多融合项目。

凌丰集团是不锈钢餐厨行业里第一家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企业,近年来也注重发展绿色工业,生产车间放置了光伏电板,还做了废水和热能的回收利用,未来还将建设智能仓储,进一步提质增效减耗。

不锈钢产业是云浮千亿金属智造产业集群的一个板块。此外,云浮还有铝制品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基于和佛山氢能汽车领域合作,先后引进高丘六和、爱德克斯、广东溢康通、广崎汽车线束等汽车零部件项目。今年,云浮计划金属智造产业产值超300亿元,到2026年突破千亿大关。

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云浮市新型智库专家王玉云认为,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云浮抓经济就必须通过壮大工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来壮大财政税收。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首先要把财政做上去,产业壮大是基础。因此,引进产业时,在严守生态环保标准、能耗和排放达标等基本条件下,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能带来产值和就业岗位的企业,我们都在积极引进。”游伟新说。

“东融湾区”的思维转变

5月24日,云安区的十几家绿色建材龙头企业前往佛山,和当地企业进行面对面洽谈,发掘更多的合作机会。

云浮和佛山的交流一直很密切。佛山对口帮扶云浮始于2013年,如今双方共建六大产业转移工业园,集聚了氢能、智能轻工家电、新材料等多个产业区,广东国鸿氢能科技就是佛云合作中诞生的一家独角兽企业,正在冲刺IPO。

“东融湾区”是云浮重塑内生动力的关键机遇。从区位来看,云浮市区距广州140公里,水路距香港170海里,沟通大湾区,辐射大西南。

今年,广东省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开启了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

云浮迎来了两个机遇,一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二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融湾”进度,直接面向大湾区的广阔市场。

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荣春此前公开表示,全力实施“东融湾区”策略,立足大湾区所需做好服务,借力湾区资源提质发展,“从‘山区思维’转变为‘湾区思维’。”

如何转变发展思维?云浮想要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就得考虑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尝试“湾区总部+云浮基地”“湾区总装+云浮配套”“湾区研发+云浮制造”等产业共建模式。

在陈耀看来,云浮作为欠发达地区,积极对接珠三角是合适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对接佛山等珠江西岸城市,“但珠三角产业集群的优势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向外扩散,云浮可以主动对接珠三角,抓住有利时期对接特定产业。”

云浮目前发展的一大优势是更多的空间等待规划落地、企业进驻,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延伸空间较大。未来,还需要提升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落地,培育自身内生动力。

卢荣春表示,云浮大胆更新招商引资理念,全面摒弃传统以“降地价”为吸引力的招引方法,对标珠三角、激发云浮“四大优势”,瞄准有比较优势且符合本地实际龙头企业,全力招引和培育一批“链主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选择在云浮投资,也是看重未来大湾区的市场。

从云浮到佛山,乘坐南深高铁仅需半个多小时,开车经莞佛高速、广昆高速也只需要1个多小时。未来随着广湛高铁的建成通车,云浮有望加速“东融湾区”。

“通道经济可进一步吸引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至云浮。”陈耀表示。

另一个优势在水运。云浮有西江干流107公里的航道,建市前为Ⅲ级航道,2017年底完成3000吨航道改造,运输能级大幅提升。未来,随着平陆运河的建成,西江的航道能级会进一步提升,云浮将开辟一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西江航运干线中上游的船舶可经平陆运河从钦州港出海,经过北部湾到东盟国家。

另一个需要破解的问题是人才。在陈耀看来,珠三角对云浮的“人才虹吸”问题短期内并不容易解决,可以尝试建设“人才飞地”,在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建设云浮研发中心,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随着陆路交通的改善、水运条件的优化,云浮“东融湾区”开始提速。云浮试图走出一条生态发展的新路,同步进行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升级零散的资源产业,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寻求区域协同的更大机遇。

(作者:柳宁馨 编辑:陈洁)

柳宁馨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长期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外贸、区域产业及教育。邮箱:liuningxin@sfccn.com,微信:ningxin429412,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