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陈正宪:长时间周期养老 给幸福加点料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黎雨辰 北京报道
2023-06-02 05:00

“个人养老金产品首先需要具备对抗通货膨胀的能力,其次还应该适应不同客户的特征和风险偏好。”在5月30日举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21惠养老·破解个人养老金制度下的资产管理机构养老业务新挑战”闭门研讨会上,建信基金总裁特别助理陈正宪如是建议道。

陈正宪指出,养老是兼具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的国之大计,也是建行高度重视的金融战略。基金管理人管好投资者的“养老钱”,不能停留在搬运国外经验,更需要务实探索,使资产配置根植国内权益市场特征与投资者需求。

“养老产品的短期业绩可以参考,但不是最关键的。”在研讨会中,陈正宪首先强调了个人养老金的“长久期资金”属性。从国内外研究来看,他指出在中长期中,权益资产往往更适合成为对抗通货膨胀的利器。

国内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投资主线切换较快,这对基金管理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陈正宪认为,在传统的宏观层面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微观层面的基金优选基础上,基金管理人也要最大程度提高中观配置有效性,形成“产业周期-景气度-行为金融”多维度分析和交叉印证的逻辑闭环,在投资过程中实现“优化结构、主动偏离”。

同时,若要在投资回报中顺利“破局”,个人养老金产品还应适应不同客户的特征和风险偏好。

例如对于较快面临退休的群体,投资者更为接受和认可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大概率在收益风险端的波动更低,持有的“颠簸感”更低,创新高进程更为稳健的产品类型。因此在投资上以“固收+”类、能控制一定回撤的个人养老金FOF产品,较能符合投资者的需求。

对于离退休时限比较长的年轻群体,基金管理人在投资端则可以结合“长期主义”及“主动主义”,在权益资产具体标的的选择上,优先考虑投资具有长坡厚雪的产业,将养老生命周期与产业周期进行匹配。

特别地,在陈正宪看来,指数化产品与养老目标基金尤其具有优良的适配性。与主动权益类产品或其他FOF相比,养老目标基金更加注重追求资产长期增值的稳定性。被动及指数化产品作为普通投资者分享时代发展红利的有力工具,可以在多个维度驱动养老目标基金风险收益比的提高。

(作者:见习记者黎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