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金融行业对极端环境更为敏感 气候适应与减缓措施仍存缺口

21低碳胡天姣 2023-06-05 19:01

特约记者胡天姣 深圳报道

加速发展的气候变化促使更多投资者密切关注气候物理风险对行业和企业的潜在影响。

根据MSCI最新《极端气温将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研究报告,尽管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总体气候物理风险预计将会增加,但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仍将存在差异。基于 MSCI 中国指数(截至 2023 年 3 月)。MSCI分析师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投资组合,通过使用气候风险估值模型Climate VaR)估算了投资组合中不同行业面对气候物理风险的变化。

在虚拟投资组合中,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合计权重占比为 5% ,但受到基础设施中断、冷却成本增加和生产力降低等影响,这两个行业的潜在损失占加权极端高温风险估值的 33%。相比之下,总权重高达 44%的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和金融行业对应的极端高温潜在损失占比则要低得多 (22%)。

不仅不同行业受极端天气影响的难易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升温情景下,每个行业面临的相对影响和敏感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其中,金融、通讯业务和房地产行业对高温变化最为敏感,与升温1.5°C的情景相比,这些行业在更为极端的全球升温5°C的情景下面临的预计市场价值损失将增加10倍。

该机构研究发现,除了行业与升温情景,地理位置是影响极端高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另一因素。在全球升温5°C 的情景下,位于北京、上海、深圳以及一些内陆省份(如四川和河北)的企业面临更高的潜在损失。位于这些地区的资产到 2100 年可能面临较大的潜在损失。

对于选取2100年这一时间节点,MSCI亚太区ESG与气候研究部分析师何思瑶在近期线上会议中解释,2100年更多的是从模型计算的时间维度出发,并非表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为线性发生。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缓慢且延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生态系统已超过适应极限,一旦超过生态临界点,影响将不可逆。

何思瑶称,鉴于非线性响应不可控,若企业延后转型行动,或未进行相对平稳的实现低碳转型,将明显压缩其后续的减缓或适应气候举措的选择空间。

“不可逆的气候灾害或者极端天气事件一旦发生,经济成本将很快显现。”何思瑶说,如,一次台风过境对资产的损失,或一次热浪引发的经济伤害。

 “直觉上会觉得100年很长,VaR的数值本身也不是特别大。”MSCI中国研究部分析师徐硕称,但他想提醒的是,面临风险的损失价值是与概率相关的概念,也就是说当极端天气发生的时候,总损失可能是50%甚至100%。

徐硕表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以及披露政策需要更多的前置工作,而非后置工作。事前工作使得投资人提前意识并了解到,在极端气候发生的情况下,其投资组合会面临何种风险;或在未来监管要求落地时,投资组合将受到哪些影响。

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持续时间长度与强度增加,采取转型风险和气候减缓措施的公司也持续增加。

减缓或者减排目标方面,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MSCI ACWI IMI)成分股中,目前逾三分之一的公司设立了相关的气候目标,但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公司制订了气候适应计划,两者间差异仍存。与减缓举措相比,适应性举措尚处在一个相对早期阶段。

应对转型和减缓的措施之外,MSCI发现,与物理风险所对应的气候适应性的投资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目前ESG投资可能面临一些局部或区域的颠簸。近期,因担心被指控违反竞争法,劳合社、安盛、安联等主要保险公司相继退出了净零保险联盟(NZIA)。同时,埃克森和雪佛龙的股东削减了对气候决议的支持。

徐硕表示,资本市场在短期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包括全球宏观环境与市场供需关系,每个经济体的政策实现路径也有差异。

此外,出于自身既定收益率目标与股东/社会投资人承诺回报等因素,部分投资机构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中会产生一些分歧,但其并非完全回避ESG,而是采用不同路径去发展ESG。

徐硕称,应更关注中长期发展趋势,并将ESG、气候变化、社会责任等领域统称为可持续发展。“并不认为大趋势会在短期内发生任何变化,长期看,市场将对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势有更多的接纳。”

自今年开始,私募基金不断地接触ESG,并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国际通用的ESG标准管理投资组合。徐硕认为,私募基金采用的标准具有优势,其投资周期相对较长,有耐心将眼光放置更为长远,以等待可持续投资理念对其投资组合逐渐产生影响。

(作者:胡天姣 )

胡天姣

记者

探索全球资本市场,债市,汇市;也关注银行、老派与新兴金融、绿色金融,还着手人文金融。欢迎交流探讨!联系方式:邮箱 hutj@21jingji.com (无事不要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