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6月8日,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十年来围绕着制度创新这个核心的路径,在贸易、投资、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诸多领域积累了一系列的重要经验,特别是有三百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内复制推广,不断提升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能级。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扮演了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
葛海蛟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发展:
第一,继续推进商品和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助力上海在国际产业发展合作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产业基础条件极其优越,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每年吸引外资规模占全国的1/10以上。为更好地发挥上海在中国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作用,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贸易投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用好进博会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上海自贸区对国际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拓宽贸易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企业创造更加高效、便利的跨境经营环境,巩固强化本地产业优势。
第二,提升资金跨境融通便利化水平,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上海是国内和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步,未来可以国际金融中心为契机,加强上海与境外、境内其他投融资市场的互动,循序渐进,推出更多互联互通机制,积极对接服务“一带一路”投融资需求,扩大与东盟贸易伙伴的本币结算和投融资活动,积极吸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法律咨询、资产信托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系统的使用,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商品和交易范畴,探索建立人民币境内离岸交易市场,降低跨境经贸业务成本和金融风险。
第三,创新数据自由流动新方式,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全球正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上海自贸区可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的优势,完善数据监管规则,提升数据治理效能。一是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水平数字经济规则,进一步完善自贸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二是探索同经贸关联密切的境外地区构建高效、安全的数据直通机制,建立数据出境认定白名单机制,以数据合理流动带动上海自贸区对跨境产业链的辐射牵引能力;三是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框架,在上海已有的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基础上,完善数据出境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设置数据出境“安全网”。
葛海蛟表示,在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中国银行一直是非常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自身全球化、综合化优势,紧紧围绕上海自贸区建设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为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开放贡献更多的中国银行力量。
(作者:边万莉 编辑:周炎炎)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