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一起合作实现共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6-13 05:0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构建国内大循环是为了保证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能够正常运行,这同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是不矛盾的。我们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敞开大门搞建设,一起合作实现共赢。

2020年,我国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形势,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国际背景之一是美国对中国搞“脱钩断链”,影响我国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安全。自特朗普政府至今,美国对中国一些商品大幅提高关税,制裁一些中国企业,导致中国半导体产业以及基于半导体的人工智能等行业经受冲击。应当说,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启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解决被美国“卡脖子”的风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国内背景,主要是打破国内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各种阻碍资源要素自由配置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循环,进一步发挥市场规模优势。这是一个建立“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过程。

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初衷是保证极端情况(比如全面“脱钩断链”)下国民经济能够正常运行,是对已经发生并由此可以判断会继续发生的国际风险的一种防御,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事实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了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性,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借助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开放是我国新发展理念之一,我国相继建立了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并不断完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探索扩大开放范围,设立并每年举办进口国际博览会,中国还签署和启动了RCEP协定,正在积极申请加入CPTPP等高水准自贸协议。应当说,中国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以及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制造业受益于国际供应链,出口依靠全球市场,中国也不可能与世界脱钩。

今年以来,美国拜登政府多个官员提出中美“不脱钩”,而是“去风险”,并将这个叙事带到G7,推向国际。“脱钩”是主动破坏行为,导致世界贸易碎片化以及阵营对抗。美国推动与中国“脱钩”遭到国际社会以及绝大多数盟友反对,美国企业大多数也不同意“脱钩”,“脱钩”是“市场不正确”“国际不正确”。美国政府遂以“去风险”代替“脱钩”的说法,企图掩盖自己对全球经济的破坏,降低反对力量,并暗示中国是国际风险源,以实现供应链逐渐去中国化目的。

与此同时,中国持续推动向世界开放供应链,最近进入市场的C919大飞机、邮轮等就是全球供应链合作的产品。中国强调在被“卡脖子”的领域发力自强,同时鼓励市场全面创新,是为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而非简单追求所谓的国产化率,诸多西方企业坚持扩大在华投资,除了受市场吸引外,表示离不开中国市场的竞争氛围与创新生态,比如德国企业均扩大了对华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与合作,欧盟半导体企业也纷纷在华设厂。

美国的制裁与长臂管辖恰恰是全球供应链的风险之一,对国际半导体、能源、粮食等供应链形成冲击,导致国际社会掀起去美元潮流。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各国企业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供市场机遇以及创新环境,中国期待与世界各国企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