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更多国际多边金融体系正在建立,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强
日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反映了美国的价值观,是制衡中国等其他国家不可持续贷款的关键力量。针对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回应称,他们不是美国的机构,并呼吁美国不要把地缘对抗引入多边金融机构。
IMF和世行是二战结束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多边国际组织,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重要支柱。到了1970年代,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本位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行和IMF等机构仍然保留。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推进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不断增加,但是一些惯例仍被沿袭下来,比如IMF历届主席皆由欧洲人担任,世行行长则由美国政府委派。近些年,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规模不断赶超一些发达国家,要求多边金融机构深化治理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比如完善份额和治理结构,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IMF和世行在冷战结束后,曾一度被美国作为推行其价值观的工具。在处理20世纪8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过程中,IMF将美国里根政府的一些理念融入到该组织之中,不顾各国实际情况,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节俭、私有化和市场自由化等药方,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并在随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要求受援国必须遵守该方案。结果严格遵守方案的泰国等经济持续低迷,而并未完全照搬的韩国、马来西亚等很快恢复增长。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白宫全力干预市场,采用量化宽松政策稳定经济,意味着IMF曾经的理念破产。拜登上台后,国际社会反华盛顿共识的趋势有所加强。
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投资完善基础设施以促进发展,在这种巨大的需求中诞生了一些地区性多边银行,比如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以及近来由新兴市场国家成立的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等。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融资困境以及强烈的发展诉求,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弥合发展鸿沟,助力世界减贫,为一些国家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方案。这些基础设施在促进本地发展以及与世界联通中正在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支持合作国家发展,追求互利共赢。
IMF和世行都是以推动全球发展和金融治理为目标的多边国际组织,美国不应该利用自己的投票权优势将其政治化,甚至把地缘对抗引入多边金融机构,从而破坏这些组织在应对诸如全球经济衰退、气候变化等危机方面的工作。过去几年,美国为了本国利益,不惜阻碍了世贸组织的运行,令各国担忧贸易碎片化冲击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
当前,发展中国家正在建立越来越多新的国际多边融资体系,而且正在掀起逃离美元的高潮,比如亚洲清算联盟本月推出跨境金融结算系统,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区正在推进本币贸易结算。因为美国在国际治理中总是以霸权思维强行推销其政策和理念,维护本国利益,并制裁任何不满和拒绝的国家。事实上,随着全球发展中国家出现去美元化潮流,美国若继续奉行对抗思维可能加速这一进程。而美国如果能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中国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两国间的矛盾,也有利于推进和完善全球治理,应对全球冲突和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