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欧雪 深圳报道
近日,随着“畅远003”从中山港国际货柜码头鸣笛启航,中山港-深圳盐田港“大湾区组合港”航线正式开通。
记者了解到,该船以“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完成中山港海关的出口查验,抵达深圳盐田港后无需再次报关,将直接换装远洋大船出口法国。
作为由深圳海关倡导的大湾区贸易“新基建”项目,“大湾区组合港”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共享港口代码、依托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全程监管,实现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为企业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整体而言,在中盐“组合港”的运作模式下,出口货物在中山与盐田之间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即中山进出口货物在本地完成“一站式”申报和海关查验后,可直接通过珠江口驳船调拨至深圳换装国际远洋大船出口,改变了传统的两地转关作业模式,减少了相关手续办理,节约了时间成本。
除此之外,记者获悉,中盐“组合港”模式下,货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缩短至2天,港口物流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成本、时间是物流的关键,此前据深圳海关统计,“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400万元报关成本,为班轮公司减少用箱成本超4500万元。同时,货物平均堆存期由5-7天缩短至2天以内。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翼举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大湾区组合港”可将货物堆存时间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并将以往中转报关的费用都省去。这对货主来说,通关效率提高、成本变低,出口产品能获得更大优势。
今年以来,深圳港新增了8条组合港航线,共累计开通35条组合港航线,覆盖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肇庆、云浮、清远、广州、湛江、江门、汕头等12个广东省内城市。
其中,有两个“全覆盖”值得重点关注。首先,“大湾区组合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全覆盖。其次,广东省七大关区(广州海关、深圳海关、拱北海关、汕头海关、黄埔海关、江门海关、湛江海关)组合港航线实现全覆盖。
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林浩宇对媒体表示,“大湾区组合港”模式通过“共享代码+水路调拨”,能够统筹港口间监管资源,提升域内水上运输效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发展,大湾区港口间空间壁垒被打破,促进深圳“枢纽港”近270条国际航线资源,与沿珠江内河码头“支线港”临近制造业货源地的优势互补。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马仁洪则告诉记者,组合港不是简单的港口相加,“大湾区组合港”的实施最终是为了提高大湾区在国际货运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马仁洪认为,“大湾区组合港”关键要完成两个整合:资源的整合和功能的整合。资源整合方面,各港口需要将长线和短线、疏线和密线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地理的优势区位。功能整合方面,组合港并不是简单的线路组合,更应将不同港口的装卸能力、腹地基础和服务模式结合起来。
(作者:欧雪 编辑:孙超逸)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