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加码新能源赛道背后:“金融引擎”加速产城融合新路径
比亚迪持续“狂飙”。据最新数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5月销量24.02万台,累计同比增长达97.63%;5月产量为24.63万辆,同比增长108.46%。在年未过半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已突破百万大关。
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突进,其重要生产基地西安市也于2022年一举超越上海,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产销两旺背后,金融的“促转化”力量不可忽视。据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汽金”)数据显示,2022年该公司新能源零售汽车贷款投放52万余笔、全年新能源零售汽车贷款金额超453亿元,两项数据都实现行业“登顶”。
近9年来,西安银行先后3次增资助力比亚迪汽金发展。2022年9月,西安银行董事会全员投出“赞成票”,比亚迪汽金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至100亿元,跃居行业第一。以金融助力产业、以产业赋能城市,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产融城”协同战役中,也得以窥见一家地方法人银行的创新与担当。
战略契合,打造“高质量发展三段论”
从汽车产业诞生之日起,汽车金融就作为“伴生行业”而存在。目前国内汽车金融行业形成了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在整个汽车金融版图中,比亚迪汽金是行业少有的“优势厂商+商业银行”组合。这一组合成功完善了获客、资金和风控“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型。
高歌猛进的销量是获客的基础自不必赘述。另一方面,汽车作为大件消费品,单价高且贷款周期较长,因此资金供给能力和资金成本成为决定汽车金融主体实力的又一关键因素。
西安银行则一直扮演着“长期主义者”的角色,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赛道。在2022年最新一轮增资中,西安银行更是完成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单笔对外股权投资,且获得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另据2022年年度报告,西安银行对比亚迪汽金同业授信额度达20亿元。西安银行用“真金白银”对比亚迪汽金表达认可的同时,也显现出其自身持续加码新能源赛道的战略定力。
据比亚迪汽金相关负责人介绍,债券市场上的比亚迪汽金同样收获颇丰,2022年同时斩获全行业ABS发行频次最多、绿色ABS发行次数及发行规模行业第一的桂冠,打破绿色车贷ABS产品最低票面利率纪录、同期限及以上车贷ABS产品最低票面利率纪录,创造了迄今为止发行规模最大的绿色车贷ABS。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比亚迪汽金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行的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且获得惠誉国际评级授予的AAAsf评级结果,为国内首单具有国际评级的绿色车贷ABS。
深究高评级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风控成为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说获客能力与资金实力决定了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数量”,那风控能力则是“质量”的关键评判要素。在此方面,西安银行长期以来沉淀的科技实力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据相关人士介绍,西安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从识别、控制、缓释等全流程、各细分风险管理领域为比亚迪汽金提供金融行业角度的专业支持;在信息科技运营方面,为确保系统的连续性、运维的稳定性、技术的前瞻性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在人才赋能方面,西安银行从董事会派驻副董事长、监事,再到公司高管人员、业务运营层多职务多岗位派员,持续给予相应的专业人才支持。在全方位保障下,比亚迪汽金放款破千亿的同时,仍保持着行业最低30—120天逾期率。
在比亚迪与西安银行“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产融互动”的合作下,比亚迪汽金实现了依托优势厂商获客、银行股东方提供资金保障并不断拓展资金来源、发挥多方优势做好风控,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三段论”。
产融城“完美三角”是怎样炼成的?
比亚迪在西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产业+金融+城市”协同的典型样本,而这一样本则蕴含着三方在面临新的发展格局下,“看得见、抓得住”的超前眼光和战略定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从产业端看,汽车产业链长,带动效应显著,是国家跨周期进行宏观经济调整重要抓手。两相叠加,在“双碳”目标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行业就成为当之无愧的标杆性赛道之一,而金融在此方面有极大的创新和服务空间。
陕西基地作为比亚迪最早的乘用车生产基地,2022年比亚迪在西安累计实现产值1827亿元,成为西安市第一家千亿元产值企业。西安也成为继深圳总部之外,产业最全、质量最高、增长最快的全球性战略基地。
产业与城市结合,焕发新的活力。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比亚迪总销量为180.5万辆,市场份额8.8%,夺得乘用车销售冠军宝座。这是中国本土车企第一次超过合资车企,终结了中国车市销冠长期被合资品牌“霸榜”的历史。
产业与金融结合,孕育出新的增长极。西安银行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市场,业务开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比亚迪则丰富了更为多元的服务模式。
截至2022年末,比亚迪汽金业务已经覆盖至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涉及315个城市2600余家经销商。根据比亚迪汽金2022 年末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比亚迪汽金有限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6.25亿元,净利润3.99亿元。
城市与金融结合,展现出地方法人银行的责任与担当。一方面,西安银行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深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监管要求,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西安银行落实市委、市政府“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以金融力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其核心目标始终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升外拓,汽车金融未来可期
1908年,福特Model-T拉开流水线生产序幕,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部分经销商向客户提供分期付款的购车模式,这成为汽车金融的雏形。国内汽车金融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为刺激汽车消费需求,国内部分汽车生产厂商联合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2004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明确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政策,国内汽车金融公司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发展至今,汽车金融与汽车行业一样,是“全球玩家”同台竞技的行业。国内共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中,24家由汽车主机厂发起,其中不乏大众、奔驰、宝马等汽车行业“头号玩家”。
从国内市场看,汽车金融前景未来可期。据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君迪)5月发布的2023中国经销商汽车金融满意度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汽车(新车及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创历史新高,达64%,然而距离发达国家超过70%金融渗透率的现状仍有差距。
从国际市场看,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弯道超车”,“出海”已成为当下汽车行业的热门词。根据中汽协《2023年5月汽车出口情况简析》,2023年1-5月,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8万辆,环比增长7.9%,同比增长1.5倍。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6.9万辆,同比增长达14.2倍。
强劲的新能源汽车内需叠加海外市场拓展势头正猛,汽车金融无疑有着广阔天地。据中国银协发布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车辆655.4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115.88万辆,累计发放贷款金额986.03亿元,同比增长90.68%。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不仅已成为西安重要的产业链,更将被打造成一条合作共赢的“价值链”。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促进新能源消费各项政策,汽车厂商也持续加大创新力度,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实现了“国内国际两开花”。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西安这座城市在“中国-中亚峰会”后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金融支持策略、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市场拓展进程也必将因这片热土而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