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 创变共赢!21世纪健康产业创变领导力暨首届中国健康社会工作交流会即将举行

21新健康季媛媛 2023-06-26 21:48

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21 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经济科教频道联合主办的“产融结合 创变共赢——21世纪健康产业创变领导力暨首届中国健康社会工作交流会”将于6月29日在深圳坪山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药行业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也是新时期高水平开放的重点行业。围绕着人民健康和医药产业发展两条主线,改革开放40余年来, 中国的健康事业在对外开放和医疗体制改革上不停推进。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中国医药产业不论是量还是质都取得了巨大提升。不过,市场仍有巨大未得到满足的临床需求,看病难、看病贵、购药难等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在实现全民健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离不开创新驱动。 

为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切实开展健康中国行动,打造健康友好型社会,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经济科教频道联合主办的“产融结合 创变共赢——21世纪健康产业创变领导力暨首届中国健康社会工作交流会”将于6月29日在深圳坪山举行。

本次活动将聚焦中国社会卫生健康工作的探索与创新,融合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将构建健康社会纳入国家级的重要议题,为健康社会工作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深入探讨健康社会工作的标准和定义,推动健康社区和健康企业的建设与实践,围绕“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协同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化成果惠及人民健康”,探索打通健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新趋势、新手段、新方案,为中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健康友好型社会积蓄新动能。

转型升级

2015年以来,医药、医保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者率先革新理念,推动药品审评审批、创新支付、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政策与国际接轨,显著激发了创新药行业的活力和外商在华深耕发展的热情,带动了产业繁荣。

药监改革,提速审评审批;医保目录实现每年动态调整,创新药纳入医保谈判等,提高新药可负担性;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设立特区先行先试,满足临床急需,加速国际创新药获批......

在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的推动下,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 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这四大体系均取得瞩目成就,加速 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充分保障了人民的健康权益。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蓝皮书》数据显示,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从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22年的人均84元。90%的家庭在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住院患者总死亡率逐步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由2005年的1.1%下降至2018 年的0.44%。

另外,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个人卫生支出比例由2009年的37.5%下降至2021年的27.7%。有超过200种创新药品在过去5年上市, 并通过医保目录谈判等机制提升了药品的可及性。

而2023年,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的跌宕起伏,全球医药创新仍然面临着技术、 资本、监管的多方考验,但即使在广泛复杂的地缘 政治和经济动荡中,生物 制药公司的基本面依然良好,是抗周期抗风险的中坚力量。

中国正处于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需要登高望远、乘势而上,通过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及国际合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从过去第三梯队的“跟跑”,到现今第二梯队“并跑”,向未来第一梯队的“领跑”进发,以医药创新强国的姿态,推进人类健康共同体的建立。

创变共赢

在医药市场高速发展的路上也涌现了一批批积极践行创新变革的先进企业、个人。这些本土创新药企和跨国企业贡献者聚焦中国病患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开始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全方位铺开竞争与合作,形成了由跨国药企升级中国研发中心、本土药企构建自主研发体系组成的创新双引擎,催化了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快速发展。

眼下,高质量的许可引进(license in)与对外授权 (license out),丰富了各家创新企业的产品管线,加快了各自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开拓,更是成为推动中国成长为创新药市场生力军的重要手段。

鉴于此,21世纪健康产业创变领导力论坛暨“创变”荣誉案例也将于“21世纪健康产业创变领导力暨首届中国健康社会工作交流会”期间发布,将对积极践行创新变革的先进企业及个人授予“创变典范企业”“创变领军人”荣誉称号,塑造创新榜样,激发变革力量。

药审改革与先行区探索明显加快了创新药在中国的上市速度,中国制药行业走出了一条合作、发展、国际化的道路,中国成为全球同步研发网络的重要一员,中国医药行业也逐渐 成长为全球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有药可医”与“有药可及”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鸿沟,要真正让新药惠及患者,需要更多创新政策配套推进,同以需求激励企业不懈创新,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季媛媛

记者

新健康版记者。跟踪报道医疗医药大健康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解读。常驻上海,关注新药研发,也关注疾病预防。(微信号:jyy199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