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29日,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以下简称“青岛论坛”)即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为主题,青岛论坛将设置开幕式暨主论坛和9个分论坛,同期还将举办东亚海洋博览会以及两场企业经贸对接活动。
科创与合作是本届青岛论坛两大关键词。作为青岛论坛9大分论坛之一,国际合作蓝色青年科学家论坛将汇聚来自中国、英国、韩国、泰国等国的多位青年科学家,围绕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及项目经验开展专题报告,以论坛为平台链接全球顶尖青年科创力量。
此外,为切实建立有效的地区间海洋治理机制框架,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的十余位智库专家与学者将以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为平台展开深度研讨,探索打造有利于东亚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
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主要活动,青岛论坛已连续举办6届,累计发布重量级报告(指数)26份,成立国际合作联盟和协调机构9个,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迈入2023年,青岛论坛进一步聚焦“海洋十年”发展愿景,邀请国内外政府官员、驻华使领馆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科学计划和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科学家、企业家等约300位嘉宾与会,共探和合共生的全球海洋发展新路径。
全球海洋青年科学家齐聚青岛
以科技创新指导海洋决策是“海洋十年”愿景的核心。而青年科学家恰恰是未来海洋科创发展的中坚力量。
聚焦青年科创力量,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鑫桥文旅集团承办的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分论坛“国际合作蓝色青年科学家论坛”(以下简称“科学家论坛”),将于6月27日下午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通过主旨演讲、专题报告、圆桌对话等形式,打造一个全球青年科学家对话平台。
论坛现场,围绕“气候变化与可持续的海洋环境”这一论坛主题,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Erik Solheim将以“携手‘海洋十年’,加强国际合作”为题开展主旨演讲。
此外,科学家论坛还特别邀请来自中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近十位青年科学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齐聚青岛,围绕海洋蓝碳、海岸带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红树林保护等关键议题开展专题报告,分享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或者参与区域重大海洋资源与环境生态治理项目的经验,为全球海洋生态治理点亮莹莹科创之光。
据悉,目前全球已有约300项行动在“海洋十年”框架下获批,其中7项行动青年科学家代表将出席本次科学家论坛,包括海洋自然灾害防治与环境健康增值(MoNITOR)、全球海洋蓝碳十年计划、COASTAL-SOS海岸带项目、北太平洋周至季节性预测、第二次黑潮及周边海域国际合作研究(CSK-2)、中国河口保护示范,以及全球河口监测等项目。
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代表们,将围绕国际科创合作展开交流对话,进一步加强“海洋十年”不同计划和项目间的协同与配合,激活各界青年科创力量,助力实现联合国“海洋十年”愿景。
共建东亚海洋合作新框架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新的起点上,能否抓住新机遇,以海上丝绸之路为链接,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关切。
6月28日下午,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分论坛“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闭门研讨),将邀请东亚区域内政府、智库、科研、媒体及非政府组织等利益攸关方与会,共同研讨建立有效的地区间海洋治理机制框架。
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鑫桥文旅集团承办,将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与东亚海洋治理合作”主题,举行1场主旨演讲及2场专题讨论,并在会后发布研讨成果总结。
在主旨演讲环节,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吴士存将以“东亚海洋合作未来展望”为题作报告分享。此后,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专题讨论首个议题将围绕“东亚海上能力建设合作的挑战与机遇”展开。论坛现场,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全,韩国韩瑞大学教授金锡均(Suk Kyoon KIM),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斯里兰卡Geopolitical Cartographer智库执行总裁Rishan de Silva,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Anna Malindog-Uy等5位嘉宾将结合各自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亚太地区海洋合作战略。
谈及国际海洋合作时,如何打造蓝色经济合作增长点也是重要话题之一。为此,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专题讨论第二个议题将聚焦“打造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可持续的蓝色经济”,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原总工程师王晓惠,印尼海洋研究所所长Siswanto Rusdi,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研究员Cheryl Rita Kaur展开对话,共探东亚蓝色经济合作前景。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郑玮 编辑:洪晓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