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恢复态势仍然延续,但增速有所回落。从生产端来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3.5%,回落2.1个百分点,结束今年以来的上升势头。从需求端来看,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自去年12月来首度放缓,同比上涨12.7%,较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815亿元,同比增长4.0%,比1-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5月份,我国进出口5011.9亿美元,下降6.2%,出口2835亿美元,下降7.5%。数据表现未及预期,对达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形成压力。
需求仍然是制约经济恢复的主要方面。外需方面,国际经济恢复乏力、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战在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都会影响中国的外贸需求。内需的消费方面,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能力仍然没有完全恢复,近期重要节日的消费数据都体现了这一点。内需的固定投资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2%,导致了总体增速回落。
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恢复的重要动力。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5%,制造业投资增长6.0%。具体到一些高增长的行业,表现则更为亮眼。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3.0%。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8%、16.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7.4%、40.6%。为此,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等专家在6月25日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上特地提出了利用投资来促进经济恢复的建议。
全年经济运行即将过半,及早出台投资促进政策,将会降低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赢得更多的战略主动权。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投资。
一是加强重点行业的投资。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事关中国的技术自主,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投资的正外部性巨大。国家可以在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干细胞等行业加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对国家重大需求、重大战略部署的技术攻关、 产业发展等项目的支撑作用。
二是城乡投资双管齐下。中国当前城镇化率已经到达到65.2%,每年近千万人口进城,但是城市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新市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国家应加强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乡村振兴,产业为主,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国家可以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装备的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乡村文旅资源和农旅融合开发等方面加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三是促进民间投资。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经济的企业数量占90%以上,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但是民企从疫情中恢复的速度相对较慢,2022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9%,增速比全国投资低4.2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民间投资下降0.1%。为了促进民间投资,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民企定位的政策宣传,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外,还要放松民企投资约束,拓宽投资空间,完善守信践诺机制,保障民企长期权益。具体措施包括针对传统民营企业,提供财税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帮助企业恢复和扩大经营,保住就业基本盘。针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潜在“专精特新”科技小企业,加强资金支持。
四是加强中西部地区投资。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投资需求旺盛。与此同时,随着外贸环境的变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贸易的中西部省份外贸增速高于全国平均速度,投资的边际收益较高。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加强工业园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加强产业链配套投资,鼓励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企业积极到中西部地区扩张发展;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改善中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
(陈甬军系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陈义国系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作者:陈甬军,陈义国 编辑:李靖云)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