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年报丨中欧班列成绩亮眼,多地筹建集结中心
多地中欧班列开行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
今年上半年,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理性,不过,主要中欧班列发运量仍然继续攀升: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2600列,“义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66列,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发运650列。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126列,同比增长16%;中欧班列累计运送货物7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根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5月,中欧班列(武汉)、中欧班列(齐鲁号)、中欧班列(西安)、中欧班列(成渝)、“义新欧”中欧班列、江苏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49.53%、108%、53.4%、52%、19.78%、3.4%。
目前,中欧班列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朝着“多向延伸、海陆互联”方向,打造更成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尤其通过多式联运,中欧班列逐渐找到新增长点,同时,不少城市也在积极建设中欧班列枢纽节点、集结中心。
开行量继续攀升
今年上半年,武汉成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第三城,累计发运650列,半年开行量就比去年全年多出22列,创中欧班列(武汉)开行以来最好水平。
同时,回程班列数量和重载率表现突出。上半年,中欧班列(武汉)去程178列,回程472列,实现重载率100%,承运的货物价值近90亿元,同比增长近4成。
不只武汉,今年上半年,浙江“义新欧”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366列,累计货运量突破112168标箱,同比增长16.2%。
从通行口岸来看,中欧班列发运数量也十分可观。截至今年6月28日,新疆双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突破7000列,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进出境班列3243列,同比增长10.2%;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境班列3793列,同比增长16.8%,班列通行数量再创新高。
攀升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背后,各主要枢纽站点也在不断新增通道线路,拓展辐射范围。
今年上半年,武汉先后开通7条新线路,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已开通48条国际物流通道,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112个城市,尤其加大中亚班列货源组织力度。
截至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已开通运行19条线路,业务范围辐射境外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境外站点101个,开行数量、发货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截至今年6月底,阿拉山口铁路口岸累计通行中欧班列线路已达104条,可到达德国、比利时、波兰、俄罗斯等21个国家,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已有68条,可到达德国、波兰、蒙古国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个地区。
中亚方向的发运量还有望继续增长。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办,54条合作共识成果清单中,有11项与加强交通运输合作相关的内容,包括推进中国—中亚铁路运输、推进途经阿克套港、库雷克港、土库曼巴什港等海港的跨里海运输线路多式联运过境运输等。
作为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路运输新通道,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5,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4,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对具有一定运量规模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发运的货物中,可以看到更多丰富的品类,运营质效也在不断升级。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武汉)承运货物品类拓展到一些农作物品,包括麦麸颗粒、黄豆、亚麻籽、化肥等,并增加卷烟等新品类。成都中欧班列则开启了冷链运输,5月,四川产鳗鱼加工制品搭乘中欧班列(成都)出口俄罗斯,此前,进口肉类冷链班列也从莫斯科发运经阿拉山口抵达成都。
多式联运
随着中欧班列业务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多式联运带来中欧班列的新增长点,中欧班列海铁联运不仅将日韩等国接入中欧班列运输体系,也借助沿海港口体系实现货物分流。伴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发展,中欧班列南线的探索和扩大运营成为可能。
以武汉为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武汉开辟铁水联运线路,回程货物可经武汉中转至沿海港口。今年上半年,抵达武汉的中欧班列比去年全年增加200列。
铁水联运班列在武汉形成了“海—江—铁”物流闭环,吸引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企业的外贸物资来武汉聚集,目前武汉中欧班列已开通“日本-武汉-欧洲/蒙古国”多式联运、“韩国-武汉-欧洲”双向、“欧洲-武汉-香港”、“欧洲-武汉-台湾”铁海多式联运通道等五条中转贸易通道。
中欧班列的铁路线仅承载一种运输方式,而铁路与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是降低综合运输成本的关键。
广州保畅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望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今年上半年,企业的外贸企业客户采用中欧班列的物流订单数量有一些下降,主要是受到海运直航的影响,不过对一些特定运输线路例如中亚、欧洲内陆国家的运输,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成为企业综合考虑下的重要选项。
随着中欧班列的高速发展,内陆城市对外开放路径从过去单纯依靠海运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西并进。未来,中欧班列有望将内陆城市通道经济变为城市优势,不少城市也在积极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日前,《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提出不少有关中欧班列发展的内容,例如,浙江加快打造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开辟中欧班列(义乌)出境新通道,推动在班列沿线主要节点城市布局海外仓,河南、重庆、西安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李国强认为,中欧班列正从产生形成期进入成长起飞、高质量发展期,未来还要大力提升口岸和通道有效通过能力、运行效率和品质,加强中欧班列集采中心、自贸港、自贸区建设,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斌认为, 2023年,中欧班列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转型升级过程还将继续,具有地理优势、先发优势、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的线路依旧是新一年里中欧班列的主力。
也有专家认为,中欧班列仍然面对沿线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南线经过中亚、南高加索、中东等地区仍然有风险;其次,随着国际海运价格下降,中欧班列的比较优势可能会受到影响。
(作者:柳宁馨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