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7 月 4 日,又一家 拟 IPO 企业撤回了上市申请。
IPO 申请受理后的第 13 个月,原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江西金利隆橡胶履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在此之前,其已收到了深交所的第2轮审核问询函。
这并非个例。今年4 月,全面注册制在 A 股市场正式落地,在“放管结合”的总体监管思路下,企业发行上市数量并没有出现“大水漫灌”。2023 年上半年,A 股上市新股数量合计 173 家,与去年同期的 170家相比基本持平。
与此同时,监管对发行人、中介机构、上市公司专业能力、信息披露水平、合规意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 年上半年,合计有 117家企业终止审核。
监管层严控企业质量,把好“入口关”,按照发审委审核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共有200家公司提交上市委审核(剔除重复上会企业),175 家顺利过会,审核通过率87%,较 2022 年同期有所下降。
开源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认为,全面注册制下上市效率提高、上市条件更加多元,直接融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全面注册制下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定价和退出机制,也将促进A股市场优胜劣汰,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上会企业数量、通过率双降
Wind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计有207 家次企业上会,其中有7家企业两次上会,包括泰凌微电子、路桥信息、渡远户外、信宇人科在首次上会时被“暂缓表决”,二次上会顺利过会;先正达、威迈斯首次上会前取消审核,二次则顺利过会;也有如龙辰科技首次上会前取消审核,二次上会被否。
值得一提的是,先正达在 2023 年 3 月29 日首次上会前,申报的板块为科创板,在上会前夜取消审核,随后公司转而申报上证主板,于2023 年6 月 16 日顺利过会。
剔除重复上会情况,按照二次上会的最终结果计算,则上半年合计200家企业上会。其中 175 家顺利过会,10 家被否,11 家暂缓表决,4 家取消审核,整体过会率为87%。而 2022 年同期,则有 263 家企业(剔除重复上会企业)上会,其中 228 家通过,过会率为 88.72%。
分板块来看,科创板过会率最低。当期,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分别有50 家、87 家、27 家和36 家企业上会,通过企业数量则分别为45 家、77 家、21 家和32 家,过会率分别为90%、88.51%、77.78%和88.89%。
而 2023 年被否的 10 家企业中,创业板占据了一半,科创板与北交所则分别有 2 家,深市主板有 1 家。
从上会问询的问题来看,10 家被否企业中,大多被质疑“是否符合板块定位”、“主营业务是否具有成长性”、“关联交易”、“控制权稳定性”等。
如卓海科技、文依电气以及裕鸢航空都被监管员要求说明“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其中,裕鸢航空还被指“研发费用率和研发人员占比等指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且存在客户重大依赖问题等。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裕鸢航空对中航工业下属A01单位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71%、68.25%、70.43%,从其获取的订单金额分别为14,102.63万元、30,243.63万元、2,420.57万元,2021年和2022年裕鸢航空收入增长较快主要系A01单位订单增长所致。
特创电子则存在实控人认定存在隐患,被质疑“是否存在规避发行上市条件或监管要求的情形,发行人控制权是否稳定”等。龙辰科技和汇富纳米都因为“关联关系”等被提问。
此外,文依电气、龙辰科技、汇富纳米和裕鸢航空的主营业务成长性也被质疑,其中文依电气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16.12%,2020 年、2021 年电缆保护产品收入占比超过九成,但2022 年电缆保护产品收入与 2021 年基本持平,监管层要求其“结合市场空间、行业成长性、2022 年电缆保护产品业务收入增长停滞等因素,说明电缆保护产品业务的成长性”。
严监管高压下企业扎堆撤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被否,在监管从严的态势中,今年以来也频繁出现企业扎堆撤材料的情况。
根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6月30日,2023年IPO终止企业117家,包括沪深主板16 家,创业板57家,科创板32家,北交所12家。
此外,今年还有两家企业在过会后终止注册,分别是申报创业板上市的比亚迪半导体和申报在科创板上市的大连优欣光科技,两家企业的 IPO 申请均在 2021 年中旬获得受理,分别在2022 年 1 月和2022 年 3 月审核通过,但随后长达一年多时间里迟迟未收到批文,最终选择主动终止注册。
从117家企业终止时间分布情况来看,一月份终止20家,二月份终止19家,三月份终止数激增至36家,4月份终止数量骤减至11家,5月终止数量更少,仅6家,创2021年以来单月终止数新低,6月份终止数量激增至25家,终止数量仅低于3月份。
而3 月和6 月均为季度末,是企业更新财报数据的关键期,也是传统的撤单“旺季”
“主要是之前申报家数多了,年报、半年报出来后一些业绩表现不乐观的企业会主动撤材料。”沪上一家资深的投行人士受访指出。
同时,2022 年末,为加强上市标准与板块定位规则的配套衔接,证监会、交易所分别对科创属性评价,创业板定位进行进一步修订,导致部分IPO项目出现了板块定位错配等问题。
此外,现场检查、现场督导对于拟 IPO 项目形成的威慑力,也成为申报项目主动撤回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21年至2022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交易所合计进行了9轮现场检查抽查,合计抽查约80家IPO企业,其中超过40家企业终止了审核,项目撤回率超过50%。
今年以来的两批现场检查中,又有6家企业被抽中,其中浙江羊绒世家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 月 26 日终止审查。
(作者:杨坪 编辑:巫燕玲)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