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批特色产业集群出炉:聚焦挖掘“中间层”经济潜能,推动“小而多”走向“精而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广州报道
2023-07-14 18:20

广东首批3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鲜出炉,中小企业经济潜能仍有待挖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作为全国中小企业重要聚集地,近5年来,广东省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近一倍,达680多万户,推动广东经营主体数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超过十分之一。

然而,庞大份额的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为54.1%,尚低于全国中小企业经济贡献率(60%),中小企业经济潜能仍有待挖掘。对此,应如何避免“大基数小比例”,让这一“多数群体”释放出更强大的经济动能?

7月12日,广东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告》,广东首批3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鲜出炉,这35个集群覆盖全省13地市,其中7个集群已在此前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顾名思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既赓续了中小企业灵活的市场优势,专精特色领域锻造比较优势;又以集群化思路破解了中小企业小、散、弱的局面,注重培育集群协同性,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务水平。

在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广东省制造强省专家咨询委副主任陈新看来,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体量适中,是联通地方经济与省重点产业集群的“中间层”,“区域集群能够在锻长板、补短板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链整体价值的提升,在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带动全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群间协同联动空间广

从空间分布来看,3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了广州、深圳、佛山、韶关、梅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13个地市,其中27个位于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仅有8个,地域分布呈现不平衡。

这一点从集群产值规模中也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集群产值多集中在200-500亿元之间;而粤东西北不少尚在冲击百亿产值大关。2022年,南雄市涂料产业集群、化州市化橘红产业集群产值分别为64.85亿元、72亿元,目前二者均已提出冲刺百亿目标。

陈新对此解释,粤西北尚未形成交通枢纽整体效应,特别是北部各市间资源联动少、统筹不足,无法实现常态化合作共生机制,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平衡。“基于网络搭建‘众创众用众享’新技术产品创新平台可能是一项解决之策。”

此外,据今年2月发布的《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限定在县级区划范围内,一般在当地有较高品牌知名度,是“百镇千县万村”实施“制造业当家”的最佳着手点。

一方面,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往往为县域内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具有基础优势,对当地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南雄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仅为74.7亿元的背景下,涂料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便达64.85亿元,近三年主导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为14.95%,无论是体量还是增速都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3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多与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重合,是后者的有机组成。例如,龙岗区高端智能车载设备产业集群、四会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均从属于作为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同时,其又同宝安区锂电池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等具有明显的上下游关联。

这意味着集群之间具备明显的协同联动空间,尤其对粤东西北地区而言,是一个融入全省重点产业链的机会。陈新认为,找好产业“支点”,粤东西北便能以关键领域的中小企业“咬住”广东发展大势,配套湾区产业链。

他进一步提出,应积极探索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双向飞地”模式,打通地方藩篱,畅通要素流动,在链长制的统筹协调下,支持区域内和区域间产业共建,以及跨地市产业经济、物流商贸、科技研发等的联动合作,推动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区与珠三角地区形成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产业分工。

以多元主体规避依赖性风险

《办法》显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认定条件包括,中小企业产值占集群总产值高于70%,这也意味着头部企业在集群中的作用有限,集群具有鲜明的中小企业特质,亦延续了后者的固有优势和劣势。

一方面,相比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占主导的集群更加灵活,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探索新技术应用、重塑场景业态等方面更具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

“在外贸波动、经济周期等复杂因素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能够实现地方经济多元化,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韧性。”陈新表示,过分依赖头部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可能会造成依赖性风险,导致产业发展不均衡;相反,不同规模企业通过协作互补,能使整个集群更具生命力,降低同质化竞争风险。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限制也意味着其必须将有限资源投向被大企业忽略的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之路。这一特征也反映在《办法》中,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评选标准突出强调“特色”,要求主导产业占集群总产值比例高于70%。

例如,以南山智园崇文园区为主聚集地,智能终端芯片设计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占集群总产值比例达81%;南雄市涂料产业集群集聚中小企业89家,其中过半数为各级别“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业占集群总产值比例达76.14%。

此外,部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还存在资源欠缺、服务滞后等“成长烦恼”,县域数字化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不足,阻滞着集群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企业转型升级步调;且由于协同性不足,集群还呈现出“集而不群”的特征。

对此,《办法》提出了系列培育举措,重点强调有针对性固链强链补链延链,畅通集群协作网络,并鼓励大中小企业通过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多层次创新平台,集成和开放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加强共性技术产学研融通创新。

目前,部分地市已针对这些痛点展开“自救”。以顺德区机器人制造及系统集成产业集群中的北滘镇为例,其主导产业多坐落于西北和东南两角,中间夹杂着诸多其他产业;且机器人企业密集扎堆于工业生产领域,对细分赛道缺乏关注。零散点状的地理分布,再加上同质化竞争严重,均对集群的可持续成长构成挑战。

在此背景下,北滘在以小型产业组团带动产业集聚的同时,也瞄准产业链针对性招商,向中上游核心零部件和自动化企业延伸。在供应链配套逐渐完善、供应链周期有效缩短后,未来其有望实现80%的产品配套在园区内完成。

让旧产业重新释放“新势能”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入选的3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占据了相当比重,例如化妆品、箱包皮具、五金、灯饰、建筑陶瓷、涂料、玩具等。

陈新认为,在日益强调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今天,关注传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仍具有特殊意义。他认为,传统产业对于维持地方经济及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就业能力弱、就业渠道狭窄的民工有较强吸纳作用。

况且,传统产业同高科技产业正呈现越来越明显的重合。同资源密集、劳动密集的既往印象不同,《办法》明确指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细分领域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占地不超过100平方公里,近三年产值均在40亿元以上且年均增速高于10%,高成长性、强集约性成为突出特征。

在旧产业“新势能”背后,科技成为首要支撑力。数据显示,这些集群普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近三年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高于10%,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不低于15个。

同时,这些集群往往通过向智能化、品牌化靠拢,开发出传统产业第二条生命线。在中山市小榄镇,传统五金锁具呈现智慧化、高端化趋势,推动当地锁具出口占全国约三分之一;而东莞石排镇则借势文旅资源打造品牌,从传统玩具向潮玩转身,2022年集群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0.7%。

此外,集群化发展和培育的思维也破解了中小企业小、散、弱的难题,以集群的身份搭建协同平台、共享基础设施,尤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突出成效。例如,在广州白云区,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已吸引20余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如今,白云区还在对接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商,打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平台。2021年,白云区化妆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总销售额较2018年增长339%。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能够被吸纳进来,引导当地由‘人口红利’走向‘人才红利’。”陈新表示,企业从“小而多”走向“精而强”对于提升当地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莉 编辑:喻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