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提升消费能力,消除消费“磁滞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7-19 05:00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7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市场呈现良好恢复态势,但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相对偏弱、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将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3.1%,较上月回落9.6个百分点,但主要与去年同期基数升高有关。如果从剔除基数效应后的两年平均增速来看,6月社零增速为3.1%,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无论是服务类消费、基础类消费还是升级类产品,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回升。

实际上,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恢复和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持续显效,消费确实呈现出整体好转。二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77.2%,高于上半年的66.6%。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刻画的居民消费倾向来看,二季度为68.2%,高于一季度的62.0%和去年同期的66.1%,显示居民的消费意愿正在上升。

无独有偶。根据央行数据,截至6月末,住户部门贷款增速同比增长7.2%,为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增速。住户存款增速则降至17.2%,为今年以来最低增速,两者之间的剪刀差已收窄至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与疫情之前相比,消费的“磁滞效应”仍然明显。如疫情之前历年二季度居民消费倾向一般在70%以上,住户部门存款增速大多数时段会慢于贷款增速。这些情况反映出,当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虽然有所恢复,但仍然相对偏弱,“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等痛点堵点问题尚待进一步改善。

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四项重点工作,即完善消费政策、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以恢复和扩大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这些措施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消费表现,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我们认为,重中之重在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这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前提。而要提升消费能力,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安排:

一方面,要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只有就业稳才能保证收入稳、消费增。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疫前水平,特别是青年人口失业率仍在不断攀升,显示稳就业仍需加力。

所以,短期内要持续做好稳就业促增收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尤其是要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以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考虑到民营企业创造了超过80%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落实落细“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使其“能投资、敢投资、愿投资”。

中长期内,还应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变革,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促成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秩序规范的市场格局。同时继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农民群体消费。

另一方面,要系统推进收入分配领域重点工作。根据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639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中位数为平均数的83.3%,为2013年有统计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显示出居民收入分配有待进一步优化。

因此,短期内可以依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系统推进收入分配领域重点工作,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和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增收有效路径。

中长期内,则要通过构建一、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通过分配制度的完善,来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