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专栏丨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关注经济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7-19 05:00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

上半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同期增长5.5%,这有利于全年增长5%左右目标的实现。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第二季度增长6.3%,同比增速加快,国民经济企稳回升。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3%,2023年上半年能有这样的增速,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充满韧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第二季度增速较快,有上年同期0.4%较低增速因素的影响。2023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速0.8%,经济增长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毫无疑义,下半年财政政策仍会继续发力。总体来看,财政政策发力体现在既定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上,体现在财政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和保障上。重点领域的支持和保障,是财政的应尽义务。财政需要筹措更加充分的资金,在保障任务的同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财政政策发力,需要对近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总结,需要对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有充分的思考。财政收支正常运行是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基础。财政工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今年财政收入的恢复性增长,无疑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发力。

财政政策发力,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政府不能替代所有市场行为。这是财政政策发力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财政政策发力,更需要市场主体的积极配合。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主要靠“四两拨千斤”,即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市场更大规模的资金,激活市场活力。想市场主体之所想,助力而不是替代,是财政政策作用发挥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无疑会助力市场主体,关键是如何进一步精准施策,让财政资金有更加相称的政策效果。

专项债投资的作用要继续强调。专项债要在形成有效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前期有些专项债资金筹集之后不能形成有效投资,影响专项债投资作用的发挥,为此,需要在专项债资金投向的优化上下功夫。地方要积极谋划专项债项目,让专项债资金有对接空间;专项债资金投向要继续加以优化,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关注高质量发展。

当下,专项债投资与民间投资要有机衔接。民间投资的重要性需要高度重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民间投资能够在经济稳定中更好发挥作用,是事半功倍的事。专项债投资与民间投资形成协力,这可以是专项债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可以是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联动。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合作,民间投资对未来就会有更确定的盈利预期。只要民间投资足够活跃,何愁经济不会稳定和发展?

提到资产负债表衰退,就马上想到要通过政府大规模扩大投资,通过“大水漫灌”来维持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或扩展资产负债表,这种想法并不一定适合当下的中国。注水式地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或实现资产负债表扩张,意义并不大,还可能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让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政府大规模投资,需要问清楚,哪里还需要政府投资。如果社会没有这样的需求,那么漫无目的的投资,只会带来财政资金的浪费。通过银行体系注入过多的流动性,结果也只会是恶性通货膨胀。

让经济更有活力,才是财政政策以及政府其他政策所要关注的重点。人间烟火气,说得容易,做起来不见得容易。居民没有收入,没有稳定性的未来收入预期,就不会有可持续的消费。经济只有活跃起来,居民收入才有保障,消费才有后续的资金支持。简单的问题推下去,就是经济循环不断进行,且不断扩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有效的经济循环,经济增长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财政政策作用发挥,就是要考虑在经济循环的顺利进行上不断发力。

财政政策的发力,要设身处地考虑市场主体的税费感受,更有针对性地帮市场主体解忧排难,税费优惠政策才不会落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就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上,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促进社会稳定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保市场主体,更重要的是让市场主体有发展空间。因此,要直面市场主体所反映的突出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切实防止。对于历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要采取非常规的做法,让市场主体有机会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得到发展。

总之,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除了既有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之外,要更加关注市场作用的发挥,让经济活力带来更加稳定的经济增长。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