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升级趋势增强 商务部将加快推动出台政策“组合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7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上半年商务运行总体呈现恢复态势,商务部将持续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对具备条件尚未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出台。同时,还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加强政策储备,有力有效打好商务政策“组合拳”,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力量。
具体来看,在外贸方面,商务部将研究支持新能源汽车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落实好便利商务人员办理签证、国际航班复航增班等务实举措,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在外资方面,商务部将出台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推动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消费方面,商务部将持续办好国际消费季、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推动出台扩大汽车消费、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等举措。
下半年外贸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20.1万亿元,增长2.1%,出口增长3.7%,顺差2.8万亿元,扩大17.4%。
“今年以来,外贸面临的外部挑战确实在明显增多,国务院及时出台了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市场。总的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上半年外贸顶住了压力,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当前中国外贸的表现是符合预期的。一季度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0%,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二季度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仍然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
不过,近两月的月度数据在进口、出口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6月份进出口总值增速在今年出现首次由正转负,当月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
对此,李兴乾表示,主要发达国家仍然采取紧缩政策应对高通胀,部分新兴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外汇储备不足,都显著抑制了进口需求。电子信息行业在周期性下行,占我国出口比重超三成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手机这些产品的出口增速两位数下降。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在走弱,5月份我国进口价格下降了4.5%,6月份进一步下降了8.5%,出口价格同比从5月份开始也由正转负。
此外,去年同期进出口基数的明显抬升也加大了外贸的增长压力。去年5-6月,月均进出口额是3.57万亿元人民币,比前4个月月均3.14万亿元高出4300亿元。
对于下半年的外贸形势,李兴乾用“极为严峻”来形容。
“当前外贸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和难预料的因素,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李兴乾表示,一方面,全球经贸增长乏力。生产、消费、投资这三大需求都处于低迷状态,全球制造业PMI已经连续9个月低于荣枯线,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也仍然处在高位,商品消费复苏相对缓慢。另一方面,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在上升。部分国家强行推动“脱钩断链”,以及所谓的“去风险”,人为设置障碍,阻碍正常的经贸往来。企业反映,个别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导致了订单和产能被迫向外转移,损害的是供采双方的经济利益。
李兴乾表示,下半年商务部将继续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一系列重要展会,支持企业境外参展营销。推动加快签证办理和国际航线复航增班;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要加强贸易风险监测预警,帮助企业积极应对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措施。同时,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进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短期来看,5、6月份出口增速的持续下行凸显了扩内需的必要性。从长期来看,我国外贸依存度会持续下滑,在当前全球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今后要通过扩大内需和进口,为自己的贸易伙伴创造更多的新订单、新需求、新发展动力,增强中国与世界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
加强消费政策储备
在外需转弱的情况下,恢复和扩大内需逐渐成为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
商务部的“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已持续数月,社会消费情况也得到较快恢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接触型消费明显回升,餐饮收入增长21.4%。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4.1%;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5%、10.5%。网络购物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0.8%,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6.6%。
“接下来要从中长期趋势来把握短期的消费增长态势,要对消费的增长抱有信心,过去三年疫情虽然对消费造成了冲击,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国居民向发展型品质消费升级的趋势,客观上讲我国现在已经真正进入到了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消费恢复总体达到较稳态势,也基本符合预期,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今年消费恢复性增长可以支撑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实现。
“国务院和各部门围绕促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下一步就是要以‘落地开花’为导向,让这些已出台的政策切实能够见到实效。”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消费提振年”目前已经进入下半场,政策要落实落细,各类活动也要进一步办好办实。比如9月份,将谋划启动“金秋购物节”,也将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办好特色促消费活动。同时,商务部还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当前消费市场情况变化,加强政策储备,丰富政策工具箱,适时推动出台。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不仅要恢复和保持传统的消费市场,也要发力“升级类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从供给端促进消费增长。
“对于培育消费市场,我们的消费导向要从‘以商品为核心’改变为‘以人为核心’,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比如,我们的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还有较大的服务水平提升空间,消费潜力也还有释放空间。”魏建国说。
徐兴锋表示,商务部接下来将从城市和乡村两个方向发力。在城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造提升步行街,建设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以及发展特色街区等等。在乡村,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同时,通过业态融合、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消费热点。
新一批跨国公司高管计划下半年访华
值得注意的是,会上公布的外资数据中,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下降2.7%。
“短期数据的波动并不影响外商投资持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扩大对华投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专门回应,2022年,在全球跨国投资下降12%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吸收外资逆势上涨了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了1.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891.3亿美元,增长达到8%,创历史新高,稳居世界第二。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恢复放缓,全球跨国投资低迷,近期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仍然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在此影响下,叠加2022年同期高基数的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出现了小幅下降,但整体规模保持稳定。
近期,多位跨国公司的高管接连访华,全面深入考察中国的营商环境,寻求投资合作的新机遇。商务部也召开了欧洲企业座谈会、美资企业座谈会、外资企业圆桌会、日资企业圆桌会议以及化工能源行业外资企业座谈会等,在常态化交流机制的基础上,升级建立了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外资在华经营的困难和问题,提升了服务保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今年以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外企高管也都表示,中国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
比如,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三期工程刚刚于7月19日落成。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工程的落地是施耐德电气依托“中国中心”战略持续加大在华投入的又一新举措,可以更快、更好地贴近中国市场、辐射全球市场,助力中国产业加速绿色化与数字化“双转型”的同时,让更多的中国智慧走向世界,领航全球。
“跨国公司的高管纷纷来华访问,实地考察投资环境,寻求在华发展新机遇,这充分体现了广大外国投资者有强烈的意愿投资中国,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还是十分看好的。”朱冰透露,据初步了解,下半年还有一批跨国公司的高管有访华的计划,“我们将为他们来华考察投资环境、对接发展战略、洽谈合作项目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下一步,商务部也将从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外资政策支持、继续办好“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以及提升外资服务保障水平这四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作者:缴翼飞 编辑:张铭心,张星)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