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账户顺差会延续吗?债市开放进展如何?外汇局王春英解读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

21金融街唐婧 2023-07-21 17:4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3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数据并答记者问。

王春英表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韧性较强,主要表现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银行结售汇均呈现顺差格局。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连续两个季度顺差,银行结售汇则是从一季度的小幅逆差转为二季度的顺差。尤其是6月份,尽管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但银行结售汇顺差82亿美元,大幅高于前几个月的月均规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能够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主要根据国际贸易投资活动来选择合适的时点进行结汇和购汇。数据也能够证明这一点。”王春英介绍,今年1月和3月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期间出现了购汇增加,结售汇顺差下降甚至出现了逆差;而在6月的人民币贬值期间则出现了更多的结汇,6月的结售汇顺差也因此显著高于前几个月。市场主体这种理性的交易行为客观上也进一步维护了汇率的稳定。

王春英还就市场关心的我国经常账户演变趋势、外资投资中国债市积极性、下半年外汇市场走势、科技创新企业融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等热点问题回答了多家媒体的提问,主要有以下六点内容:

1. 中国经常账户将继续保持合理规模顺差

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是815亿美元,位于历史较高水平。经常账户顺差和同期GDP的比是2%,仍旧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初步统计来看,今年4、5月份经常账户顺差也超过了500亿美元。

王春英判断,今年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仍会保持较高规模,且中国经常账户保持合理规模顺差这一中长期发展格局不会改变。

货物贸易方面,中国货物出口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这个特点有助于稳定出口规模和优化出口结构。今年上半年,外需有所回落,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比如机电产品,还有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保持稳定。还有大家常说的“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也是比较快的,达到51%。我们还看到,近期有部分消费电子中间品进口是向好的,这意味着未来相关的产成品出口会有较好的表现。所以,从主要的产品看,我们有新增长点,同时传统基本盘也是稳定的,还有一些中间品进口显示出未来出口是有潜力的。从全球来看,中国出口状况总体好于大多数国家。1-4月份,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份额依然同比上升,这是货物贸易的主要情况。

服务贸易方面,因为疫情放开、各方面保障恢复,中国跨境旅行呈现恢复态势,相关旅行支出也同比增长,但还低于疫情前水平,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是可控的。

外,决定经常账户趋势的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它的经济结构,从这方面看,中国经常账户有保持合理均衡的坚实基础。

首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持续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新动能。同时,制造业发展和服务业发展融合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的发展进步也会带动相关生产性服务贸易收入增加。

第二,经常账户中长期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结构。经常账户反映的是储蓄和投资的关系,中国经常账户保持顺差实际上反映了储蓄高于投资。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加,但我国储蓄率在全球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经济结构依然有助于经常账户保持合理顺差。

2. 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关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吸引力,王春英表示,今年以来全球跨境债券市场表现仍然比较低迷,但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总体向好。

如果不考虑到期兑付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是近790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净卖出的趋势。尤其是二季度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585亿美元,处于季度较高水平。

如果考虑到期兑付,外资已经连续两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其中6月份净增持超过110亿美元,同时从持有者的结构来看,境外央行依旧是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外资机构,同时境外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债券市场表现也很活跃。

展望未来,境外投资者还会继续增持、稳步配置人民币资产,因为人民币资产分散化的投资价值和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的优势还在。一方面,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人民币债券和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债券走势都不同;另一方面,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在全球仍旧处于第二位,流动性很好,便利投资者进行分散化的资源配置。

王春英指出,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境外投资者全球投资布局的重要选择。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1100多个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的交易活跃度也在不断上升,去年外资机构的总交易量已经超过了两万亿美元,比大幅开放之前的2016年增长了8倍多。另一方面,外资机构投资标的也有所扩大,除了国债、政策性金融债,还有同业存单,现在境外机构也逐渐投资于中国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信用债,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标的。

从政策上来讲,中国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开放,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现在已经开通了债券通,并且推动债券通与直接入市、QFII、RQFII渠道整合,今年5月份开通了互换通业务,有利于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债券市场开放,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总的来看,中国债券市场坚持渐进可控,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原则扩大对外开放,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3. 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 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

王春英介绍,当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是以企业净资产为基数进行管理的,在一定的系数基础上可以自主进行借款。但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类的中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净资产一般很低甚至是负的,跨境融资就会出现困难。

对此,国家外汇局从2018年开始陆续出台政策,在9个省市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便利高科技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基本额度是500万美元,试点地区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在这个额度内自由从境外融资。

2022年5月,我们又把试点企业范围扩大到“专精特新”企业,试点范围也从9个省市扩大到了17个省市,覆盖了全国8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同时,此前9个省市的试点地区便利化额度提高到1000万美元,新增的8个试点地区的便利化额度是500万美元。截至目前,享受到这个便利化额度的企业平均每家借外债的规模是596万美元,平均的利率是2.64%,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下一步,外汇局将进一步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增加企业惠及面,把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扩展到全国,一是把前期区域便利化试点的额度统一提升到1000万美元,二是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有关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惠及主体扩大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4. 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接近尾声 有信心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运行

在谈及下半年外汇市场走势时,王春英表示,经济基本面始终是中国外汇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从内部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步摆脱了疫情影响,已经向常态化轨道回归,上半年GDP增长达到5.5%。未来我国将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经济有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对于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会更强。

从外部看,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接近尾声,对全球经济溢出影响也会减弱。近几年,以美联储为主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大放之后大收,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波动性影响,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整。当前美国通胀水平已经高位回落,叠加高利率可能加大经济衰退风险,市场也认为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持续走强的动力减弱,外部环境将会边际改善。

王春英称,这些年外汇管理部门成功稳妥地应对了多轮次外部冲击,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市场调控的措施和方法。所以,我们有基础、有实力、有信心维护中国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我国外债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且结构优化、风险可控

王春英介绍,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去年外债数据经历了小幅去杠杆,今年以来,总体走势已经企稳。一季度末,全口径外债余额是2.5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382亿美元,增幅1.6%。预计上半年外债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从外债的形成来看,有主动型外债和被动型外债,不同类型的外债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特征,但变化都比较稳定和温和。

主动型外债方面,近年来境内主体跨境融资保持理性,主动型外债增减幅度更加温和。一般来讲,企业获得的跨境贷款、远期信用证等贸易融资、直接投资关联企业间融资、银行同业拆借等,都属于境内主体主动利用境外资源的主动型外债。在前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这些主动型外债并没有大幅加杠杆,所以在后期政策紧缩时调整压力就相对比较小。去年主动型外债余额小幅下降6%,今年上半年是基本稳定的。

被动型外债方面,今年以来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资产更加积极,被动型外债基本稳定。被动型外债主要是指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还有非居民存放在境内银行的存款。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已经是连续两个月净增持,且情况是逐月好转。同时,上半年境外非居民存在境内的存款余额总体也在回升,扭转了去年下降的局面。总体来看,今年以来被动型外债余额更加稳定,体现了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

我国外债的结构合理优化,风险总体可控。从债务类型看,近些年来外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大部分具有中长期投资性质,跨境存贷款等传统融资型外债占比在下降。

从期限来看,中长期外债占比也在持续上升。而短期外债主要是跨境贸易融资和信贷,这是进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必需的和常用的资金融通工具。其中跨境贸易信贷,无论是预收还是延付,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有竞争力,或者进口企业对境外供货商有选择权,这是积极的信号。

从币种来看,人民币外债占比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22年末,偿债率、债务率、负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都在国际安全线以内,所以外债的安全性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我国是对外净债权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协同性比较强。

总的来看,我国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些年始终保持在14%-16%左右,跨境融资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匹配,未来我国外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6.引导银行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王春英表示,外汇局将服务企业管理汇率风险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重点工作,将着力从几个方面持续推进:

第一,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持续开展关于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工作。去年,外汇局编发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近期外汇局又编写了案例集,针对不同的汇率风险场景,用案例的方式向市场主体普及如何运用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此外,还通过“中国外汇”微信公众号、推动自律机制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宣传。

第二,引导银行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外汇局持续引导银行加大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的宣传和辅导,鼓励银行丰富产品类型,提供更方便的线上衍生产品交易渠道,优化关于衍生产品授信和保证金管理,加强银行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今年上半年,外汇局对银行开展了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专项评估,推动银行、引导银行总结和借鉴过去好的做法,将其内嵌到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展业当中。在服务客户汇率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希望银行能做得更加体系化和制度化。

第三,持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今年以来,外汇局继续拓展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合作渠道,继续探索优化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成本分担机制。调研中,中小微企业对汇率避险成本反映比较多,所以在成本分担方面我们做了比较多的工作,鼓励银行减费让利,继续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除中小微企业避险保值衍生品使用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手续费,通过各种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同时,我们也支持银行利用好大数据提升中小微企业衍生品授信的便利度。

王春英强调,无论市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希望企业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理性看待汇率波动,聚焦主业,杜绝汇率投机,这些始终都是涉外企业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者:唐婧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