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综合施策,促进扩大内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7-22 05:00

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21日就促进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这些政策举措聚焦部分重点消费领域,着眼于制约消费的即期和中长期因素,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能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整体上,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处于弱复苏状态。一是大众出行类和接触型消费虽呈现复苏态势,但与经济活动高度相关的商务消费表现较为疲弱。二是市场预期还待进一步提振,疫情后疤痕效应对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的恢复影响依然存在。各地的出行、消费等高频数据验证了这种消费弱复苏态势。三是大额消费亟待提升。2023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0%和3.8%,建材零售额同比下降6.7%。四是在部分领域依然存在消费障碍,突出表现在房地产和汽车购买等领域存在的限购门槛,地摊经济、烟火经济等消费场景,在部分地区受限于城市管理的制约而难以发展。

扩消费政策体系,为消费从弱复苏向稳健复苏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分析我国上半年消费的弱复苏原因,根本上还在于居民收入端对消费的制约,居民收入预期的不足,导致了一部分居民“不敢消费”和“不愿消费”。一是民生经济尚未修复,抑制了传统消费的恢复。中低收入社会群体基数大,是我国传统消费的主要贡献力量。只有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增加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才具备坚实的基础。二是市场预期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的需求和消费的中高端转型。

消费从弱复苏向稳健复苏转变,有赖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提升,需等待居民资产负债表、可支配收入的修复和市场预期的回升。需要从以下宏观、市场环境和微观层面推进这个目标的实现。

第一,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解决好消费市场的壁垒问题。破除市场显性与隐性壁垒,是激发消费活力、优化消费营商环境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才能彻底解决居民在汽车、房地产和地摊经济等领域内的“不能消费”的问题。 “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已经成为共识,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目标如何具体推进,依然尚未看到限购城市的具体落地政策。当然,在房地产和汽车两个领域的消费影响面较大,放开的时间、节奏和力度,需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长短结合、统筹施策加以解决。

第二,营造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相关政策文件已经在进一步建设消费基础设施、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安排,需要尽快推进,这部分的工作在短期内可以见效,消费者有了安心放心称心的消费环境,“愿意消费”就成为可能。

第三,在消费端和供给端综合施策。在消费端,提升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一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先决条件,稳就业,尤其是尽快解决好青年失业率高的问题,是当前宏观经济领域的关键工作;二是研究是否出台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消费券政策,考虑采取采用数字货币等技术手段,针对特定消费品种,以直达消费者的方式开展。另外,从提高资本市场的预期收益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中高收入群体对中高端消费品的需求。在供给端,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加快修复民生经济,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群体的生存发展条件;运用大数据、数字经济和新的应用场景,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提升消费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