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大减排量冲抵极端气象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莎 北京报道
2023-07-27 12:3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7月2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有关情况。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今年1—6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4%,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2%。

黄润秋表示,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GDP翻一番,PM2.5平均浓度下降57%,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3%,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北京市2013年PM2.5平均浓度89.5微克/立方米,去年降到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58天降为3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

黄润秋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出现反弹,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过去三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去年上半年全国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为近8年同期最低。

二是今年以来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受亚洲冬季风周期性活跃影响,全国沙尘过程明显增多,上半年达到37次,其中15次为大范围沙尘过程,为15年来同期最多,沙尘过程使全国优良天数比率损失了5.4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上升了1.4个百分点。

同时,预测显示,我国将迎来一次中等强度以上厄尔尼诺事件,极端高温天气可能成为今后若干年的“新常态”;今年6月,华北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2天,致使当月臭氧超标天数异常偏高。

三是排放有所增加。随着疫情后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冶金、建材、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污染物排放随之增加,如上半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8%。

但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PM2.5浓度仍下降了15%,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黄润秋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严控增量。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和水路。

二是减排存量。加快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公转铁”“公转水”等重大工程,以更大减排量冲抵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

三是继续加大监督帮扶力度。今年以来,针对重点地区和空气质量改善压力比较大的城市,生态环境部直接抽调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执法骨干累计2400多人,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围绕排放大户和重点领域专项任务深挖细查,共发现各类涉气问题3.2万个,地方已整改完成2.6万个,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提升了环境治理水平。生态环境部将持续组织开展好重点区域监督帮扶,推动攻坚任务落实落地。

黄润秋谈到,蓝天保卫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需要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特别是强化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

(作者:李莎 编辑:钟映佳)

李莎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