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陈梦璇 喻淑琴 见习记者欧楚颖 马嘉璐 卓皙雯 南沙报道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一个国家的兴盛与海洋事业密不可分。
7月28日,2023海丝(南沙)论坛·海洋牧场发展论坛在南沙举办,论坛以“湾区蓝芯 深拓全球”为主题,共同探讨广东海洋牧场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助推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海上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产业,强化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等支撑保障,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此次论坛汇聚各方智慧,来自海洋领域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海工装备、水产养殖、水产深加工等海洋产业的企业家,以及保险、债券等金融领域代表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支持,广东海丝研究院主办,广东海洋协会、南沙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湛江湾实验室协办。本次论坛也是广东海丝研究院在南沙举办的第五届海丝论坛。
论坛当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杨红生、中国海洋大学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大海带来了主旨演讲,从深远海养殖装备、智慧渔业、居民饮食消费结构升级等多个角度切入,为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力量。
南沙要成为建设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重要支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当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依托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发海洋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方向。
张永军注意到,本次论坛落地的广州南沙,发展海洋经济优势明显,且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基础。位于南沙区的龙穴造船装备基地集结了广船国际、中船华南船舶、文船重工等船舶及装备制造厂,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一批海洋科研力量也在南沙聚智蓄力。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在论坛致辞时对南沙提出了新的要求,南沙海洋牧场的海洋渔业、种业、现代化海洋养殖装备制造、科研、水产深加工等领域具备基础,“应成为建设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的重要基地和支点”。
“南沙是广州唯一出海口,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仲铠介绍,南沙已形成以水产养殖、现代种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海洋经济的高端要素集聚,为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
论坛上,由南沙区渔业产业园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和广州金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海洋牧场岸基种苗繁育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正式揭牌。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该基地选址南沙龙穴岛鸡抱沙西四围,占地500亩,预估总投资4000万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盐性鱼类良种保供繁育中心。
广州市南沙区委副书记段德海在参与揭牌后建议,南沙要在海洋牧场装备制造、种业、水产品深加工等7个赛道发力,从建立产业联盟、打造海洋牧场种业产业集聚区、打造海工装备高端制造基地和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四方面入手建设“蓝色粮仓”,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撬动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
海域面积全国第二、海岸线全国第一、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广东省,正以海洋渔业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为着力点,培育集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深远海养殖、配套产业均具有较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于深远海养殖发展需求。”李大海详细介绍了目前深远海养殖装备创新、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先进案例,建议广东在海域使用确权、养殖装备管理、政策性保险、投融资服务等方面探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开海洋经济新空间。
杨红生围绕智慧渔业的发展路径提出,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是数字赋能,海洋牧场现代化建设的抓手是场景驱动、种业牵引,以种业为切入点形成“保、育、测、繁、推”的一体化发展,打造从良种化到规模化的种业体系,创建从标准化到精准化的技术体系,研发从轻简化到无人化的装备体系,形成从流程化到智能化的管理体系,构建四场联动、陆海统筹、牧养互动和集群融合的发展模式。
“最近我们特别在台风来临的时候,对新装备抗台风进行全面的观察。”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在论坛上透露,全省正陆续投入一批深远海养殖新装备,通过政企研合力推进智能化装备在深远海洋渔业的应用。
广东海洋协会会长、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向辉明,广东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夫作为海工装备企业代表发言。向辉明提出,广东要在陆海统筹规划、配套政策、涉海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一步”,才能把握当前涉海产业发展机遇。
打通“从海上到餐桌”链条
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带队到重庆“卖鱼”,广东渔场的金鲳鱼,经过冷链来到重庆热腾腾的麻辣火锅里,竟是越煮越嫩越香。
一条鱼从广东海洋牧场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餐桌,还需要打通深加工、冷链物流、打通销路等环节,也离不开金融、政策等配套支持。
目前,广东正充分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的产业链基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制定预制菜产业“湾区标准”,将广东海洋牧场的海鲜卖向全国乃至全球。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看来,海上新广东的建设需要资源供给、需求的通力合作,特别是要引领国内饮食消费结构的概念,通过产业链升级,让老百姓吃上更便宜的深水鱼。
围绕金融如何赋能海洋牧场,澳门海洋学会会长、教授何伟添分享道,海洋牧场存在风险大、投入高的特点,仅凭企业无法解决结构性的问题,需要金融机构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发行蓝色债券来支持涉海企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钟玉锦介绍,目前公司与广东省农信联社合作,为购买海洋牧场保险的渔户提供贷款增信等服务,保险服务可以从风险转移、融资增信、防灾减损等方面助力海洋渔业发展。
广东海洋牧场要成为“黄金牧场”,需要融合各方力量,这也是本次论坛广邀政企研学各界专家参与的初衷。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总编辑邓红辉表示,南财集团长期跟踪和研究海洋城市发展、海洋产业经济、海洋科创等议题,旗下广东海丝研究院、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等智库机构在全球海洋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报道和研究资源。集团也将充分发挥作为一家国际化财经媒体在链接国内国际科学界与产业界方面的优势,在报道、评论、研究、活动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发力,携手各方共同助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
(作者:江珊,陈梦璇,欧楚颖,马嘉璐,卓皙雯,喻淑琴 编辑:李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