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高新区16年蝶变升级:从鱼塘洼地到广佛城市会客厅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慧超,实习生林杭,王悦悦 佛山报道
2023-07-29 05:00

中国银行集约运营中心(广东)、广州银行后台数据中心等项目相继开业;半年引入157个项目,新增注册资本超153亿元;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

今年以来,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发展成绩相继被刷新,俨然成为了珠江西岸的资本新高地。谁又能想到,16年前刚起步时,这里还只有大片的鱼塘洼地。

2007年7月,作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战略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广东金融高新区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授牌设立,落点佛山千灯湖畔,以建设“国际金融后台基地”为目标。

然而,彼时这座以制造业立市的岭南名城,本土金融业根基却并不深厚,且省内深圳、广州等金融强市还“环伺左右”。从建设金融后台起步,能否在佛山打造一个省级金融平台?这一宏大目标曾一度遭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

而16年后的今年,广东金融高新区已用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截至6月底,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共引进项目1774个,累计投资规模超2721亿元,荟聚金融、科技人才超6万名。其中不仅有中国工商银行集约运营中心、中国人保南信息中心等众多金融机构后台,还有大量金融前台类企业,包括中科沃土、海晟金租、IDG资本等大量知名投资机构,服务了大量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企业。

从“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到“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在竞争对手如此强大、自身优势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广东金融高新区是如何逆势增长的?这背后有哪些独特的秘诀?

聚焦实体经济:从“幕后”走向“台前”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看似一路扶摇直上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其实走过一段十分曲折、充满挑战的建设之路。

成立初期,由于广东金融高新区落户于非一线城市、非省会、非经济特区的普通地级市佛山,根本难以吸引持牌金融机构的进驻,一切工作只能从“幕后”做起。

2007年,国际金融产业正呈现后台与核心业务相对分离的发展趋势,大型金融机构想要将金融后台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城市去。依托靠近广深的地缘优势与相对较低的人力、地租等成本优势,广东金融高新区积极承接广深港乃至亚太地区的金融服务后台和服务外包机构,吸引了友邦保险、汇丰银行、中国人保等金融巨头的后台落户于此。借此模式起步,2018年园区注册资本及投资规模首破1000亿元。

虽已小有所成,但广东金融高新区并未因此止步。早在2010年,广东金融高新区就依托佛山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及民间资本集聚优势,开始探路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起,广东金融高新区又依托融资租赁等产业重点发力制造业金融,助力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实体经济与制造业成为了广东金融高新区从“幕后”走到“台前”破局的关键一招。2016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制造业开始往中高端迈进,催生了大量金融需求。

2017年,广东金融高新区着手策划打造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通过探索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三链融合”的创新路径,构建以基金机构为核心的风险投资产业生态系统,激活民间资本助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力撑广东省建设国际风投中心。

彼时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已与十年前不同,大量金融品牌机构的入驻让园区面貌与营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才层次不断提高、金融基础不断夯实,这给予了广东金融高新区不断丰富定位内涵的底气和勇气。

为积极服务制造业升级,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所在的佛山市南海区大力吸引聚焦制造的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提供了政策、人才、政务服务等“一揽子”支持。2021年5月,中科沃土基金入驻广东金融高新区,成为全国首家落户地级市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探索出一条公募基金与佛山实体经济共赢的全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广东金融高新区还在全力推进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融合创新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

2018年起,广东金融高新区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发力金融科技,推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成果转化和应用,如今园区已吸引了100多家科技创新团队签约进驻,有11家企业(项目)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2022年8月,站在15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金融高新区又提出创建全省首个“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的新发展战略,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是广东金融高新区成功的关键与未来目标所在。”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乔吉飞说。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会长任志宏也表示:“16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对规划、定位进行过几次大调整,总体而言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坚持聚焦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助力珠江西岸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分契合广东省委最新提出的‘1310’部署以及‘制造业当家’的战略。这都能看出当地政府的远见与魄力。”

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制造业与科技产业

当前,国家和广东都在聚焦制造业、大抓制造业。

今年6月,广东出台的“制造业当家22条”明确提出,要对各地区各部门投向制造业的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形成硬指标约束。

近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不断围绕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做文章,引导金融赋能制造发展,积极践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制造业当家”。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成立,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4年来已举办超70场投融对接类活动,其中2022年小镇推出自有投融品牌活动“千灯湖投融汇”后,已先后聚焦半导体、氢能源、大健康等主题,举办了9次投融对接活动。

在多方推动下,园区企业纷纷用“资金”投票,支持制造业发展。作为总部设在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佛山海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剑涛表示,公司去年已向73户佛山客户新增授信75.79亿元,授信金额同比增长258.95%,力争至2023年末装备制造业业务余额增速明显高于公司业务余额总体增速。

不仅着力支持传统优势制造产业发展,面对广东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金融高新区还积极推动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创新,以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

2022年,南海区着力搭建广东金融高新区科技金融投资服务平台,并出台投贷联动专项扶持办法,鼓励银行和投资机构通过“股权+债权”的方式,共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对40%贷款本金进行风险损失补偿。

佛山市清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清极能源”)就是受惠企业之一。作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前沿氢能企业,间接融资是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南海投贷联动政策让我们看到了间接融资的曙光。”清极能源财务总监袁钦伟说,彼时,清极能源刚拿到全国TOP100投资机构北京建信数千万元的融资,为企业申请贷款进行了有力背书。经过南海各单位的多方助力,去年9月,南海农商行给予了企业上千万元贷款。

截至6月末,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募集资金已投佛山项目348个、投资额超146亿元,覆盖生物医药、绿色环保、新材料、半导体等众多战新产业。

这也只是广东金融高新区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发展的冰山一角。通过激活资本助力创新,南海逐步构建起以创投基金为核心的风险投资生态圈。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多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背后,都有园区金融机构的身影,如猎投基金投资的莱尔科技于2021年4月在科创板上市;瑞信投资投资的邦彦技术于2022年9月在科创板上市。

当前,全国、全省科技创新正处于攻坚期、加速期和关键期,珠三角科技创新还肩负着协同港澳、带动全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更需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的集聚发展和辐射引领效应。虽然已硕果累累,但作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重要金融平台,广东金融高新区未来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如今,珠江西岸新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日渐兴起,它们对除了贷款外的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资金需求将越来越多。广东金融高新区未来还需持续针对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进行金融创新,更好推动产业发展。”广东财经大学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段军山说。

对此,任志宏也表示认同:“接下来,广东金融高新区需推进金融业和高端制造更高效结合,推动金融活水更精准浇灌以广东‘双十’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争取做到金融扶持一行一策,更好地推动机器人、氢能等优势战新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升级扩容之路已经拉开帷幕,今年上半年广东金融高新区保险产业集聚区已在禅城区挂牌。未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将持续增强对佛山全域、珠江西岸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和服务能力,在全省新一轮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高慧超,实习生林杭,王悦悦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