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加大消费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

南财快评周观平 2023-07-31 21:04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下称《措施》),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扩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其中,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明确要求“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预计下半年金融机构将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为促消费保驾护航。

消费作为需求端“三驾马车”之一,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可见下半年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均高度重视扩大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7月中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已密集出台促进消费的具体政策举措。如,7月18日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7月21日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7月21日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理应为扩内需、促消费保驾护航,这既是扩大内需战略对金融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选择。结合此次发改委出台的《措施》内容,未来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可考虑从如下三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服务方向上,重点开拓对汽车消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此次发改委政策重点发力上述领域,源于这些领域在扩大内需方面尚未释放的巨大潜力。譬如,商品消费领域,汽车类零售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左右,目前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约226辆,低于发达国家400-800辆的水平,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又如,服务消费领域,托育消费方面,2022 年我国 3 岁以下婴幼儿人数超过 3200 万人,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 年数据显示,有入托需求的家庭超过三分之一,而实际上我国托育服务市场渗透率仅为 5.5%左右,存在较大内需增长空间。与此同时,这些领域也与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的“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等具体的终端消费项目充分契合,是对中央会议精神的充分贯彻落实。

二是服务方式上,鼓励发展场景金融。此次发改委出台《措施》提出“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意味着金融机构要更加注重基于真实消费场景与行为提供金融服务,统筹贷前用途审查和贷后流向监管,更加突出对消费场景信贷的供给。下一步,银行金融机构可进一步根据重点消费金融领域细分市场,开发多元化消费场景,针对不同类别客群推出特色化产品和服务,加大消费金融支持;保险机构可积极开发旅行社责任险、旅客意外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等多样化、个性化保险产品,提供更丰富、更专业化的消费金融服务等。

三是服务条款上,优化利率、期限、额度。此次发改委政策,强调金融要为恢复和扩大消费营造较好的消费环境,要求“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金融要为之营造较好的消费环境”。这意味着:一方面,未来国家将进一步打通各类税务、司法、航旅、铁路、电力、人社等国家征信体系数据库,完善征信体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或将进一步压降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在展期、分期方面开展产品创新延长还款期限,降低短期还款负担;并进一步提升授信额度带动大宗消费等。通过让利于民,进而促成消费贷规模的增量。

本质上,无论是拓宽消费金融服务领域,增加消费信贷总量,还是优化消费金融价格、期限、额度,根本上都是对银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此政策趋势下,金融机构应加强消费金融产品创新研发,加强第三方数据引入以及风控模型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高质量获客等手段统筹消费贷扩容让利与风险防控“两相宜”。

消费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现阶段,国家已出台“1+N”一揽子政策体系支持消费,恢复和扩大消费已被放在优先位置。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理应在新一轮支持、服务、促进消费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作者系光大集团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周观平 编辑:李靖云)